首页> 中文学位 >木兰故事转换的跨文化研究——以乐府诗《木兰辞》与动画电影《花木兰I》为例
【6h】

木兰故事转换的跨文化研究——以乐府诗《木兰辞》与动画电影《花木兰I》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研究现状综述

2 花木兰故事中人物、情节的转换

2.1故事人物更加鲜明化

2.1.1 原有人物的多面性

2.1.2新增人物的喜剧性

2.2故事情节性的内敛化

2.2.1冲突的弱动作化表现

2.2.2内心独白作为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3 动画电影《花木兰I》中传统文化的跨文化转化

3.1对待父亲形象从维护到利用

3.2从“大家”到“小家”的态度转变

3.3性别意识从沉默到觉醒

3.4从封建孝义到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4乐府诗《木兰辞》与动画电影《花木兰I》的审美个性

4.1乐府诗的留白艺术以及动画的真实美感

4.1.1乐府诗《木兰辞》体现出的留白艺术及其审美价值

4.1.2动画电影《花木兰I》体现出的真实美感

4.2乐府诗音律美以及动画的声音美

4.2.1《木兰辞》表现出来的音律美

4.2.2动画电影《花木兰I》表现出的声音美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文化通过跨文化转化进入全球视野成为发展民族文化的最大期待。在全球化的今天,电影逐渐成为资本扩充的手段。从另一层面来讲,电影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更是通过跨文化转化将传统文化引入全球视野。然而跨文化转化中并非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而是在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入,文本就通过对传统文化美学个性的发掘来建构传统文化的价值。就具体来说,本文从乐府诗《木兰辞》通过动画电影《花木兰I》跨文化转化的具体过程来分析花木兰故事在人物、情节上经历的转变,从《木兰辞》中传统文学经历的全球化融合来分析跨文化转变过程中经历的具体变化。最后本文以乐府诗《木兰辞》与动画电影《花木兰I》的传播介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传播介质在美学上的个性展现。就本文的研究方法来说,本文侧重从跨文化对比的角度进行。
  第一章绪论。主要讲述问题的来源以及研究的意义,并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的现状得出本文研究角度的可能性以及可行性。
  第二章,主要侧重从故事角色、情节的具体分析进行,试图找到从乐府诗《木兰辞》到动画电影《花木兰I》所经历的跨文化转变,这种跨文化转变实际上已经上升到全球化的层面。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木兰辞》原有人物形象在《花木兰I》中变得更加丰满,在《花木兰I》中新增的形象变得更加富有喜剧性。就情节方面来说,情节在《花木兰I》中有内敛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动作性冲突经过弱化处理,人物内心独白成为情节推动的重要动力。
  第三章,对《木兰辞》中传达的传统文化经历的全球化融合进行跨文化分析。在具体分析上,本文认为西方处于全球化的优势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全球化的代表。通过跨文化的对比,进行文化差异上的发现,进而上升到传统文化融入全球化的层面。
  第四章,在传播媒介的层面上对乐府诗《木兰辞》与动画电影《花木兰I》进行审美个性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乐府诗作为诗歌的一种也体现着留白艺术的审美价值,动画电影更多地给人以真实的感受。此外本文还从声音上对二者进行跨文化分析,最后发现乐府诗表现上的音律美,动画电影声音表现的丰富性。
  第五章结语。对上述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此外还提出了本文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