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鼠诺如病毒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6h】

鼠诺如病毒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小鼠模型中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主要仪器和设备

1.2主要材料和试剂

1.3实验动物

1.4实验方法

1.5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小鼠一般情况及体质量变化情况

2.2新生小鼠的死亡率情况

2.3回盲部肠组织肉眼观及病理形态

2.4回盲部肠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3、MDA-5、IL-6、IL-10、IL-1β及IL-22表达水平

2.5 ELISA检测回盲部肠组织炎症抑制因子IL-10水平

2.6 Flow cytometry法检测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type 3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3)数量百分比

3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肠道菌群组成及特定的免疫细胞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作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是否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小鼠模型中起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75只新生1 d的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5):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给予磷酸缓冲盐溶液的 NEC模型组(PBS+NEC组)、给予诺如病毒干预的NEC模型组(MNV+NEC组)。正常对照组与母鼠同笼,不予任何处理; NEC组采用缺氧、冷刺激及人工喂养的方式建立NEC动物模型。新生小鼠于生后第一天给予氨苄西林钠(25mg/kg),甲硝唑(50mg/kg),万古霉素(10mg/kg),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00mg/kg)连续灌胃,处理10天模拟无菌后,进行NEC建模3天,建模前后固定时间点称量小鼠体质量,第4天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回盲部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评分;qPCR法检测TLR-3、MDA-5、IL-6、IL-10、IL-1β、IL-22基因表达水平;Flow cytometry法检测3型天然淋巴样细胞(type3 innate lymphoid cells, ILC3)数量;ELISA法检测肠组织匀浆IL-10水平。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S+ NEC组、MNV+NEC组小鼠体质量都明显降低,肠道损伤较明显。与PBS+NEC组相比,MNV+NEC组体质量下降较少,肠上皮损伤也较轻,而TLR-3、MDA-5、IL-10、IL-22基因表达增高(分别为0.73±0.26 vs0.62±0.40,P>0.05,0.98±0.35 vs0.67±0.39,P>0.05,1.22±0.36 vs0.60±0.31,P<0.01,1.20±0.38 vs0.65±0.22,P<0.05), IL-6、IL-1β炎症因子基因表达降低(0.75±0.33 vs1.22±0.34,P<0.05,0.39±0.2 vs1.25±0.59,P<0.01),IL-10蛋白升高[(165.55±53.51)pg/ml vs(129.59±26.22)pg/ml,P<0.05],ILC3在数量上无统计学意义[(12.88±1.45)%vs(12.8±0.76)%, P>0.05],但其分泌的IL-22表达升高。 结论:1、此实验成功建立了新生小鼠的NEC动物模型。2、鼠诺如病毒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小鼠模型肠道损伤中起保护作用。3、其具体机制可能与MNV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上调抑炎因子IL-10及分泌IL-22的ILC3的功能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