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偏中心情况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分析
【6h】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偏中心情况及其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偏中心情况的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夜戴镜角膜塑形镜对的视觉质量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角膜塑形镜与FS-LASIK治疗后的高阶像差对比

1研究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光学区偏中心的情况并分析原因,比较戴镜前后全眼和角膜高阶像差、不同光照条件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分析不同偏中心情况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比较并分析对配戴角膜塑形镜和行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后的高阶像差情况。 方法: (1)回顾分析接受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在戴镜前和戴镜后l周、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角膜地形图,测量出角膜塑形镜压平区中心相对于瞳孔中心的偏心量(包括偏心距离和角度),分析偏中心与患者戴镜前球镜度数、散光度、等效球镜度和平坦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偏心距离和角度在戴镜后各时间点的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rson或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 (2)采用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角膜像差,WaveScan波前像差检查仪检测波前像差,采用4 mm和6 mm角膜和瞳孔直径下的像差结果分析戴镜前后像差的变化情况,利用对比敏感度及计算的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分析戴镜前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偏中心情况下对比敏感度、像差的差异。 (3)选取佩戴角膜塑形镜和行波前像差引导的屈光手术患者中治疗前球镜、散光度数、角膜曲率相近的患者,比较分析二者治疗后全眼和角膜像差情况。 结果: 1.戴镜后1周、1月、3月光学区中心平均偏心量分别为(0.65±0.41)mm、(0.59±0.39)mm、(0.55±0.26)mm,在戴镜后各时间点时的偏心距离以轻中度偏心为主,重度偏心极少。偏心方向总体以颞下方为主,水平方向中颞侧偏心占大多数,垂直方向中下方偏心占大多数,戴镜后各时间点偏心距离及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相关性分析显示1m、3m时的偏心距离与初始球镜度数具有相关性(r=0.222,p=0.048;r=0.337,p=0.04),1w的偏心距离与初始散光度具有相关性(r=0.398,p=0.018),偏心距离与等效球镜度数、平坦角膜曲率不相关。 3.4mm角膜直径下的角膜像差,其HOA、Sph、Coma、Trefoil、Z-31、Z13与戴镜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OA与戴镜前相比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像差,其HOA、Sph、Coma、Z-31、Z13与戴镜前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OA与戴镜前相比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4.对戴镜前后对比敏感度的研究中,在亮光条件下,高频区(18c/d)的CSF在戴镜后(1.21±0.177)比戴镜前(1.15±0.205)有所提升,在暗光条件下,低频区(3c/d)的CSF在戴镜后(1.68±0.182)比戴镜前(1.75±0.166)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5.根据偏心距离将戴镜角膜塑形镜患者分为A组(偏心距离<0.5mm)和B组(偏心距离>0.5mm)。角膜像差中,4mm角膜直径下A组各像差值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m角膜直径下A组的HOA、Sph和Trefoil低于B组,其余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眼像差中,4mm瞳孔直径下A组的Sph(0.11±0.04)μm低于B组(0.13±0.0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mm瞳孔直径下A组的Sph(0.55±0.19)μm低于B组为(0.67±0.2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比敏感度的比较中,暗光眩光条件下,B组在低频(3c/d)和高频(18c/d)的对比敏感度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对比敏感度的差异并未体现出统计学意义。比较各光照条件下的AULCSF,在暗光眩光,B组的AULCSF低于A组,亮光和暗光的AULCS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6.FS-LASIK手术组和戴镜组在治疗3个月后,在角膜像差中,4mm角膜直径下的戴镜组的HOA、Sph、Coma、Trefoil、Z-31、Z31均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mm角膜直径下,戴镜组的HOA、Sph、Coma、Z-31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Trefoi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眼像差中,4mm瞳孔直径下的戴镜组的HOA、Sph、Coma、Trefoil、Z31均高于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m角膜直径下,戴镜组的HOA、Sph、Coma、Trefoil、Z-31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可发生光学区偏中心,大多数为轻中度,且在佩戴一周以后维持较稳定状态,偏中心的发生与戴镜前屈光状态及角膜生理形态有关。 2.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后可降低全眼总像差,但高阶像差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戴镜后对比敏感度并未提升或明显降低。戴镜的居中性影响角膜和全眼的高阶像差,偏中心量较大的高阶像差比居中性好的高,若偏心量大,在暗光和暗光眩光的条件下对比敏感度较低,视觉质量下降。 3.比较FS-LASIK和角膜塑形镜两种治疗近视方式的全眼及角膜高阶像差,戴镜组的全眼及角膜的HOA、Sph、coma,Trifoil、Z-13、Z13均高于手术组,且球差差距为最明显,这与治疗后FS-LASIK中央光学区角膜与外周角膜之间的过渡区比角膜塑形镜更平缓有关,FS-LASIK治疗后比佩戴角膜塑形镜后拥有更好的视觉质量。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势,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对治疗方式进行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