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催眠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神经生物学机制
【6h】

催眠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神经生物学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催眠

1.1催眠的起源与概念

1.2 催眠的机制

1.2.1催眠的心理学机制

1.2.2催眠的生物学机制

1.2.3催眠的心理神经生理综合理论

1.3 催眠感受性

2疼痛

2.1疼痛的概念

2.2 疼痛的相关机制

2.2.1疼痛的心身机制

2.2.2 疼痛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

2.3疼痛与催眠的关系

3.催眠镇痛

3.1催眠镇痛的临床运用

3.1.1催眠治疗急性疼痛

3.1.2催眠治疗慢性疼痛

3.1.3 催眠镇痛的局限性

3.2 催眠镇痛的神经生物机制

3.2.1催眠镇痛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3.2.2催眠镇痛的脑电图研究

3.2.3催眠镇痛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3.3催眠镇痛神经生物学机制的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总结催眠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催眠镇痛的生物学机制指明方向。
  方法:在Pubmed、Elsevier、Springerlink、google学术等数据库中,以“hypno*”、“pain”、“Neuroimaging”、“electroencephalogram(EEG)”等为关键词查询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催眠能有效缓解急慢性疼痛,减轻疼痛伴随的躯体不适及不良情绪。临床上催眠被广泛用于手术或临床有创操作的镇痛及治疗癌性疼痛,近些年来也被用于也被用于放射介入过程中的镇痛。其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催眠镇痛可能与疼痛相关脑区和扣带回的调节功能有关,脑电图研究显示催眠镇痛与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处理、认知改善有关。
  结论:催眠镇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国外已做出初步探索,其临床应用在国内需进一步推广,其作用机制目前仍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有待进一步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