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网络社会中的诚信问题研究
【6h】

网络社会中的诚信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1.2 本文的研究价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文献综述

1.3 本文研究方法、基本框架与主要创新点

1.3.1 本文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基本框架

1.3.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的产生及实质

2.1 诚信与网络社会中的诚信

2.1.1 诚信及其反应的社会伦理关系

2.1.2 网络社会的产生及其特点

2.1.3网络社会交往的特点及其对诚信的吁求

2.2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的表现及实质

2.2.1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的表现

2.2.2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的实质

3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3.1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3.1.1 网络社会交往主体的自我控制与约束能力不足

3.1.2 现行道德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

3.1.3 网络法律、法规以及网络伦理规范体系的不健全

3.1.4 网络监控技术的不完善

3.2 网络社会中的失信行为所带来的危害

3.2.1 网络社会中的失信行为制约网络社会的有序发展

3.2.2 网络社会中的失信行为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2.3 网络社会中的失信行为影响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

4 网络社会中诚信问题解决的伦理思路

4.1 加大网络道德教育力度,培养网民自律精神

4.2 构建网络伦理规范,为化解网络失信问题提供道德基础

4.3 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为遏制网络失信行为提供法律武器

4.4 加强网络信用制度建设,为治理网络失信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4.5 大力发展网络安全技术,为治理网络失信行为提供技术支撑

4.6 积极营造诚信社会氛围,为治理网络失信行为创造有利环境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指个人在立身处世、人际交往以及政治活动中以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为准则进行自律和他律的一种道德法则。它不仅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信守承诺,严格自律,而且要求在与他人交往中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因此,诚信既是指个人的品德要求,即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要求,又是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前者指向主体的自我,即要求道德主体“内诚于心”:后者指向客体或他人,即要求道德主体“外信于人”。
   网络社会诚信问题的产生,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应用的大众化乃至普及化而出现的。互联网上的种种不诚信现象,严重损害互联网诚信环境,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切和忧虑。在当前信息充斥生活的时代,人们“应该”知晓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也应该知晓如何正确地发挥网络的正面效用,并避免其负面影响,怎样使人“合理”、“正当”地使用网络技术而不是利用其发生危害,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世人面前。网络诚信问题的产生呼唤网络诚信伦理规范的建立,同时也避免和制约网络技术被盗用和加入恶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当然,寻找产生网络失信的根源,是解决该问题的基本前提。而分析网络诚信产生的深层原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自身这一层次上来,因为人是伦理规范的主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