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氏II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中切牙区牙槽骨三维形态学非军事化
【6h】

安氏II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中切牙区牙槽骨三维形态学非军事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上中切牙区牙槽骨三维形态的对比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下中切牙区牙槽骨三维形态的对比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安氏Ⅱ类上下切牙唇舌向倾斜度与牙槽骨形态结构相关性研究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实验运用CBCT对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中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对安氏Ⅱ类错(牙合)上下切牙唇舌向倾斜度与牙槽骨形态进行相关性研究。从而评估两者错(牙合)畸形牙槽骨三维形态,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96例安氏Ⅱ错(牙合)患者,分为两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组55名(平均年龄18.5y);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组41名(平均年龄20y)。拍摄治疗前CBCT影像,,通过INVIVO5.0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上颌采用腭平面(PP plane)、SN平面,下颌采用下颌平面(MP plane)作为基准平面,平行于切牙牙长轴进行测量,每个患者各选取45个测量指标,其中主要包括上下切牙的牙槽骨厚度和高度,以及切牙倾斜度,由实验者本人对每个测量指标进行三次重复测量,取得平均值。所得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对于同一种错(牙合)畸形进行组内研究,左上中切牙与右上中切牙,左下中切牙与右下中切牙各测量值无明显差异,其统计结果具有一致性。两者相比较,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UI-SN,∠UI-PP, IMPA大于2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牙角∠U1-L1,1分类小于2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两者相比较,上颌中切牙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除根尖至颊侧皮质骨厚度UA,1分类大于2分类外(P<0.05),安氏Ⅱ类1分类上切牙牙槽骨厚度各测量值均小于安氏Ⅱ类2分类(P<0.05);上切牙牙槽骨高度各测量值包括腭侧牙槽嵴顶到PP平面高度ULH、根尖到PP平面高度UAH,以及A点到PP平面高度AH,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均大于2分类,差异明显(P<0.05)。
  3.安氏Ⅱ类1分类和2分类错(牙合)畸形,两者相比较,下颌中切牙牙槽骨高度和厚度存在统计学差异:下颌中切牙牙槽骨厚度各测量值包括平行于切缘18mm处颊侧骨皮质到舌侧骨皮质骨厚度LAT-18mm,根尖处舌侧骨皮质到根尖厚度LP,安氏Ⅱ类1分类均小于安氏Ⅱ类2分类(P<0.05);下颌中切牙牙槽骨高度各测量值包括切缘到MP平面距离LDH、腭侧牙槽嵴顶到MP平面高度LLH、根尖到MP平面高度LAH,安氏Ⅱ类1分类均大于2分类(P<0.05)。
  4.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上下切牙倾斜度与牙槽骨形态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上切牙倾斜度∠UI-SN与ULH、UA呈正相关;上切牙倾斜度∠UI-SN与UAT-15mm、UAT-20mm、UAT-A、UP呈负相关;下切牙倾斜度∠LI-MP与LAT-B、LA呈正相关。
  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中切牙区牙槽骨厚度整体大于安氏Ⅱ类1分类,整个牙槽骨形态表现为矮而宽,反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中切牙区牙槽骨则表现为高而窄;2分类上切牙根尖接近颊侧皮质骨,部分甚至已穿出皮质骨;上下切牙根尖分别到PP平面和MP平面距离2分类较1分类明显降低。同时,切牙倾斜度对牙槽骨形态产生极大影响,上中切牙区牙槽骨随着切牙倾斜度增大而变薄。
  因此,在治疗中应综合考虑牙齿位置与牙槽骨形态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对2分类切牙进行压低时应慎重考虑牙槽骨限制,不可过度依赖牙齿移动来代偿骨性不调,避免不恰当的牙齿移动导致牙根吸收,牙槽骨附着降低,骨开窗,骨穿孔等不良反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