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年慢性应激后大鼠攻击行为及攻击相关脑区损伤
【6h】

早年慢性应激后大鼠攻击行为及攻击相关脑区损伤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早年慢性应激后青春期大鼠行为测试

1 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第二部分 早年慢性应激后青春期大鼠攻击相关脑区神经元凋亡及突触结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统计方法

3 结果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

文献综述 攻击、暴力行为研究所用生物、人群及相关神经机制研究现状

致谢

研究生期间撰写、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索早年慢性应激对大鼠攻击行为及前额皮质、下丘脑和杏仁体神经元及突触的影响。
  方法:
  1雄性SD大鼠(出生后21天)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普通攻击组及对照组,每组15只,其余15只作为入侵鼠。(1)实验组:对早年大鼠进行慢性多种应激①社会孤养②日夜颠倒③去奖赏性挫败实验④激惹刺激实验⑤居住-入侵实验;(2)普通攻击组:仅居住-入侵实验;(3)对照组:常规饲养。
  2行为学检测
  2.1攻击行为检测(居住-入侵实验和中性环境实验)
  (1)攻击总数:撕咬次数+攀压次数+攻击性梳理次数+追逐次数;
  (2)攻击潜伏期:从拿出隔离的铁丝网到大鼠攻击入侵鼠的时间;
  (3)攻击持续时间:大鼠攻击入侵鼠的总时间;
  (4)攻击/威胁比:攻击总数和威胁(如对入侵鼠进行嘶叫、立毛等行为)次数;
  (5)攻击脆弱部位:大鼠对入侵鼠腹部、头部或喉部等部位的攻击;
  (6)对手屈服后继续攻击次数:当入侵鼠停止反抗后,大鼠仍对其攻击的次数。
  2.2焦虑抑郁情绪检测(旷场试验)。
  3生物学检测
  3.1 tunel染色:使用该方法检测前额皮质、下丘脑和杏仁体神经元凋亡情况。
  3.2电镜:使用电镜观察三个脑区神经元凋亡结构及突触改变。
  结果:
  1行为学检测结果:经过早年慢性应激后实验组青春期攻击性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居住-入侵实验攻击总数:实验组[(90.93±7.51)次]、普通攻击组[(16.47±4.12)次]及对照组[(5.00±3.09)次]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攻击行为出现异常模式,如出现对手屈服后继续攻击和对对手脆弱部位进行攻击,且在中性环境下攻击性依然高于其余两组。实验组并未表现出明显焦虑抑郁情绪。
  2生物学检测结果:tunel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前额皮质神经元细胞凋亡水平高于其余两组(p<0.01)。在电镜观察下,发现实验组前额皮质突触数密度及面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下丘脑和杏仁体神经元及突触未发现明显异常改变。
  结论:
  1.早年慢性多种应激后青春期大鼠攻击行为符合暴力行为标准;
  2.早年慢性多种应激后青春期大鼠前额皮质神经元凋亡和突触改变;
  3.早年慢性多种应激后青春期大鼠下丘脑和杏仁体神经元和突触损伤不明显。
  本研究结果提示早年慢性多种应激可能通过损伤前额皮质引起下丘脑和杏仁体功能脱抑制,最终导致暴力攻击行为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