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研究——以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排球选项为例
【6h】

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研究——以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排球选项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选题依据

2.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研究现状

3.1 国外学校体育研究现状

3.2 国内学校体育研究现状

4.“学、练、赛”三位一体的中学学校体育模式

4.1“学、练、赛”三位一体的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提出

4.2“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指导思想

4.3“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释义及三者的关系

4.4“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操作的基本结构

4.5“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特点和实施原则

4.6“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适用范围

5.“学、练、赛”三位一体的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实验

5.1 实验对象

5.2 实验依据

5.3 研究方法

5.4 实验过程

5.5“学、练、赛”三位一体的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5.6 展望

6.“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实践意义

7.“学、练、赛”三位一体的中学学校体育模式优缺点分析

7.1 优点:

7.2缺点:

8.“学、练、赛”三位一体的中学学校体育模式的实施建议

8.1 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

8.2 多与班主任、其他教师和家长沟通,获得的理解、支持

8.3 赋予体育教师更多的体育权利

8.4 建立学生安全保障、保险赔偿制度

9.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社会的特点决定了体育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核心,需要较全面、系统、理性地学习体育。一个人一生中较全面、系统、理性地接触体育的时期是在校期间。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础,是全面发展教育、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必要途径。过去很多时候,人们把体育课程等同于学校体育,把所有学校体育的任务都压在短短40分钟的体育课上,忽略了同是学校体育一部分的课余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陷入两个“极端”:一边是体育课时间短、任务重,不堪重负;一边是课余体育活动无人管、无人问,被忽视。学生体质20多年持续下降,中小学生“软、硬、笨、晕”的现象非常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再一次提出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标准(大纲)从1978年至今已修改8次。最近一次的课改也已走过8个多年头,但这条路走的并不顺畅,有进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笔者认为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同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就像是两个车轮,需要相互协调才能真正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本人在大量阅读前人研究文献,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学、练、赛”三位一体中学学校体育模式,指出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明确模式中“学、练、赛”各自的含义和三者的关系,构建模式操作的基本结构,分析其特点和实施原则、适用范围、效果评价等。又以山西省永济市第三高级中学排球选项作为个案对此模式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该校课改排球选项课程的“学、练”和课余体育活动排球项目以社团形式的“练、赛”实验,将学校体育的两种基本形式协调配合,使实验组中随机抽取的30名学生的排球专项技术和体质健康测试结果,较对照组中随机抽取的30名学生的测试结果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通过实验研究,本文中提出的“学、练、赛”三位一体的中学学校体育模式,实现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较充足的时间和选择的空间,满足选择的自主性,并提供展示选择结果的舞台,使之得到认同,为进一步持续锻炼提供可能,可以有效地将学校体育的两个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协调配合,使学校体育办得有声有色,为终身体育的习惯、能力、态度、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验证明该模式效果显著,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实践过程中需要多方合作和一些保障措施,如: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多与班主任、其他教师和家长沟通,获得的理解、支持;赋予体育教师更多的体育权利;建立学生安全保障、保险赔偿制度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