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影像人生:起程与暮途的交互——老少题材影片释义
【6h】

影像人生:起程与暮途的交互——老少题材影片释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当老少遭遇电影

第一章缺席与在场:老少相遇的可能

第一节身份缺失:因缺失而相遇

第二节父亲缺席:因缺席而在场

第二章拯救与被拯救:老少相处的路上

第一节 "温情神话"模式

第二节"天真童话"模式

第三节转换寓言:由"神话"至"童话"之嬗变

第三章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老少抵达的彼岸

第一节精神痊愈:电影终点处的意义

第二节缺口弥合:电影终点处的呼应

余论:当老少遭遇爱情

附录:老少题材影片目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老人与小孩作为处在人生的终端与始端的两类人群常常在电影创作中占据着显眼的位置。老少在电影中同时出场并被给予了较多的交流空间时,总能轻易地显示出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质。 从生理上看,老少都是脆弱的群体:老人已被老化的身体器官所拖累,小孩还缺少足够的时间来使机体发育成熟。因而老少双双呈现出一种“无力”的生命特征。对外界的无能为力使得他们被讲究“力量”的主流社会驱赶至边缘位置——恰是在这个位置上,老少拥有了足够相遇的时间与地点。老少相遇是具有条件性的,这个条件不是老少的主动创造,而是老少的被动接受。他们共有的生命特征营造了彼此间的亲和效果,当导演将镜头聚焦于此,一种有意味的社会隐喻产生了:正是身份缺失、父亲缺席,使老少相遇成了可能。老少的个人身份与集体身份、文化身份、族群身份达成良好契合。 在身份丧失与父亲缺席的现实面前,老少相遇并结伴而行——他们动身找寻缺口的缝合物。呈现在这两类弱势群体身上的这种美好的行动可能,可以表示外在的、可见的行为指向,也可以指代精神上的、不可见的动作能力。其要义在于,老少因着生理机能的劣势(即不可避免的“无力”)反倒衬出某种对比视野中的伦理优势。一方面,基于老人以其年龄优势带来经验与智慧的优势而扮演了指引、帮助、拯救年轻人的角色的认识,导演为老少关系铺设了这样一种模式:老人作为“智者”“神”的形象出场,拯救散发原始气息的“顽童”。在这个“神”话里,导演往往用小孩/顽童小孩喻指人类自身,意图使用上帝般老神仙达到救赎世人的目的。 另一方面,基于小孩以其降世未久、涉世未深带来的纯真无暇、生动活泼的可贵品质而扮演了抚平老人乃至社会的躁动、焦虑等负面情绪的角色的认识,导演带领观众进入由孩童构筑起的“童”话世界:小孩对老人的拯救预示着对人类自身未来的拯救。 从神话到童话模式的转换是颇有意味的:大致与人类对老年期的认识探索相平行。随着老人作为社会“智者”到作为“无用者”的转变,他们在电影的心灵拯救行动中也呈现出由施动向受动的转变趋势。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技术的更新与进步,剥夺了老人储存人生历练所得的经验的优势。这是一个理直气壮又无可奈何的解答。 不管是温情神话还是天真童话,都可以归结为电影中的拯救母题。从相遇到相处、建立了情感联系的老少,历经旅途中的“拯救与被拯救”,抵达电影的终点。此刻,他们是必然分开还是继续相依?前述的神话或童话对老少的心灵具有怎样的提升效力?实际上,导演的意图并不停留在解答这些问题的层面上。老少相依之旅,实际上是导演对人类进行精神分析并救赎的历程。成功到达彼岸之时,即是精神分析结束之时。不管是老人治疗了小孩抑或老人得到了小孩的治疗,其目的都指向普泛人类的精神痊愈。而戏外观影机制的特殊性与戏里拯救行动的多层重叠是导演这场集体的精神分析的保障。同时,对应“老少相依”的起点,我们发现,此刻无论追寻的结果如何,身份丧失与父亲缺席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成长起来的“少”定会利用手中的利器弥合缺口,成为“父亲”。父亲能指在现实中轮番上场,而影片选取的恰是能指替换的空档,着重表现缺席的填补过程——这一过程无疑具有丰富的艺术表达可能。 老少作为人生的开始与结束而获得引入注目的位置,既包含了导演人物设定时的特定目的又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现实对老少群体的观感体验。当导演的图谋与观众的感知在老少电影中并行释放肾至重合时,普泛意义上人类社会复杂关系的寓言构筑起来:它通过老少交往的路线来完成——相遇—相依—相隔。在单纯的老少关系中辐射出复杂的社会图景,将固定的交往路线置入各样情境,用简化的二元人物考察人类整体的喜怒哀乐,这是“老少”在电影中的价值所在,并且具有不断挖掘的潜力。最后一章“余论”即从老少电影的开放性空间出发来分析老少爱情这个特殊的相依形态。爱情的可能既暗合老少电影的结构流程,又开拓了其表达疆域,绵延出一片巨大的表现空间。老少电影不仅在实践上具有“余论”的空间,在理论上更是留下“余论”的空白。这是对未来在相关电影实践与理论探讨中更进一步的期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