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处理量单个核细胞采集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
【6h】

大处理量单个核细胞采集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可行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简写对照

声明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树突状细胞治疗中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背景:大量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DC)治疗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其所存在的难点之一就是缺乏一种简便易行,在质量和数量上均能满足治疗需要的树突状细胞的有效获得方法。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数目有限,目前仍无法直接从外周血中富集治疗所需的树突状细胞,目前报道中的树突状细胞主要来源于在细胞因子诱导下外周血单核细胞(MO)的体外培养和分化。目前在用的技术如细胞贴壁吸附,免疫选择技术等虽可达到一定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但大都需要配置昂贵的符合GMP条件的实验室设施,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较高,难以在临床上广泛开展。因此,寻求适用于临床治疗的DC前体细胞——单核细胞(MO)富集和纯化方法,对于在临床上开展树突状细胞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的:本研究重点探讨利用血细胞分离机在临床肿瘤患者中进行大处理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与纯化的效果和可行性。
   方法:对计划接受树突状细胞(DC)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在术次化(放)疗后的2-3周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的AUTO PBSC程序进行大处理血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采集,然后应用GAMBRO ELUTRA血细胞淘沈机对所采集的MNC产物进行进一步的分成份纯化。对患者采集前后外周血、采集初产物(MNC)和纯化后的终产品进行血细胞计数以及采集相关副作用的分析,评价大处理量单个核细胞采集术在肿瘤患者中的适用性。
   结果:共对18位拟接受DC免疫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了研究。MNC采集全过程处理血量与患者全身血容量的比例平均为3.17倍(范围2.28-4.06倍)。采集的初产品中单核细胞比例平均为30.3%(范围13%-58.3%),细胞数平均为2.80×109(范围(1.50-3.58)×109),采集效率为50.5%(范围33.98%-69.95%)。经ELUTRA淘沈纯化后,终产品的单核细胞的平均纯度和获得率分别为86.1%(范围75.6%-89.8%)和81.8%(范围39.0%-99.9%)。经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采集的初产品的CD14+单核细胞含量均数为2.52×109(范围(1.07-3.61)×109),纯化后终产品的单核细胞含量为2.0×109(范围(1.1-2.9)×109)。采集产品中单核细胞的产量与患者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的计数存在相关性(P<0.005,r=0.67)。大处理血量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采集的副作用主要是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损失,采集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平均下降12.47%(范围3.82%-19.16%)和19.27%(范围9.6%-33.0%),未观察到采集相关的抗凝剂中毒副反应。
   结论: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大处理量地富集外周血单核细胞可获得足以满足DC治疗需要的临床级单核细胞产量,尽管可能存在一些采集相关的副作用,但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因此该技术可适用于临床肿瘤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