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盗窃未遂的特殊问题研究——以入户盗窃未遂和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的盗窃未遂为对象
【6h】

盗窃未遂的特殊问题研究——以入户盗窃未遂和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的盗窃未遂为对象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1. 选题背景

2. 研究的方法

3. 创新之处

第1章 盗窃未遂的立法现状

1.1 盗窃未遂的界定

1.1.1 盗窃未遂的概念

1.1.2 盗窃未遂定罪的法律依据

1.1.3 盗窃未遂的具体类型

1.1.4 未遂形态下盗窃数额的认定

1.2 盗窃未遂的刑事立法

1.2.1 域外关于盗窃未遂的刑事立法

1.2.2 我国关于盗窃未遂的刑事立法

第2章 特殊盗窃行为未遂的法律适用

2.1 特殊盗窃行为之间的关系

2.1.1 特殊盗窃行为的范围

2.1.2 两种罪状中包含五种独立构成盗窃罪的行为

2.1.3 刑法及其修正案与司法解释的规范分析

2.2 入户盗窃未遂的入罪分析

2.2.1 入户盗窃的行为性质

2.2.2 入户盗窃未遂在司法实践中的入罪分析

第3章 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盗窃未遂的法律适用

3.1 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分歧

3.1.1 肯定说

3.1.2 否定说

3.1.3 区别说

3.2 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盗窃未遂情形的入罪分析

3.2.1 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盗窃未遂情形的实践处断

3.2.2 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盗窃未遂情形的立法规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盗窃罪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侵犯财产型犯罪,据有关部门统计,盗窃罪占侵犯财产型犯罪的比例高达30%,这类犯罪在我国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数量中居第一位。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务为目的,盗窃数额较大或携带凶器盗窃、多次盗窃、扒窃、入户盗窃的行为。多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机关都对盗窃罪的研究高度重视,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但是在特殊盗窃行为未遂和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的盗窃未遂的法律适用问题上仍然众说纷纭,难以同一。然而,司法实践中,这两类盗窃未遂的情形并不在少数,对于这两类盗窃未遂情形能否定罪、处罚,以及如何处罚的问题,由于现有法律规定并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也做法不一,严重影响了法律实施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为了更好地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处于未遂形态的盗窃行为,更好地贯彻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有必要对盗窃未遂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未遂形态下盗窃数额的认定,当盗窃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确定故意”时,应当以有证据证明的有“确定故意”盗窃对象的价值来认定数额;当盗窃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不确定故意”时,则以盗窃行为人欲盗得对象的实际价值来认定数额。特殊盗窃行为仍属于结果犯而不是行为犯。对于犯罪情节较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特殊盗窃行为未遂及以数额较大为目标的盗窃未遂,可考虑作出罪处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