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分析与完善
【6h】

关于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分析与完善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一、法院调解的基本理论

(一)法院调解的概念与特征

(二)法院调解的意义与价值

(三)历史文化背景下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演变

(四)中外法院调解相关制度之比较研究

二、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概述

(一)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流程

(二)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的理论依据及价值分析

(三)人大代表介入调解效能分析:与一般法官调解的数据比较

第二章 人大代表介入调解实务分析

一、如何介入:人大代表在调解中的角色扮演

(一)有利于法官居中调解的参与者

(二)有利于纠纷解决的社会评价者

(三)有利于调解依法进行的监督者

二、人大代表参与调解:促进当事人主义调解制度的建构

三、法律知识运用分析:专业性知识与常识性知识的运用和结合

(一)纠纷的妥善解决不能仅靠法律理性

(二)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对于法官非法律专业的知识能够起到补强作用

(三)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可以起到缓和调解“双重软化”的作用

四、与法官如何具体协同的问题:协力模式如何在专业法官与业余人大代表之间互动?

(一)协同的顺序

(二)强弱程度的协同

(三)信息的协同

第三章 人大代表协助调解的制度完善

一、权威塑造:司法场域中的“门外汉”形象

二、公信力:强化人大代表协助调解的正当性

三、可接受性: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启示

四、良性互动:细节决定成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我国的调解制度在国际上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具有和谐、保护、教育和示范的功能,对于化解纠纷,消除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在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国家工作重心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法院调解在纠纷解决过程中的作用,强调引入各种社会力量采用平和方式彻底地、一次性地化解纠纷是法院必须作出的选择。2007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诉讼调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积极作用的若干意见》,第11条明确将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作为法院引入社会力量化解纠纷的新机制。
  “人大代表协助诉讼调解制度”是指法院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到案件的调解过程,运用其社会阅历和专业知识以及权威背景,积极协助主审法官化解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力求做到定分止争、案结事了的一种调解制度。从2007年开始,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开始在全市法院范围内全面推行邀请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工作,经过多年的运作,这项工作的实践特色已初步形成。并且,在提高调解率及经调解后的撤诉率、促进司法民主、提高当事人满意度等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效。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
  在正文的第一部分,对法院调解和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的理论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和系统地分析,如法院调解的概念与特征、意义与价值、演变过程、与国外法院调解相关制度的比较以及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的大致流程、理论及价值、效能等问题,目的是对人大代表协助法院调解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深入剖析,为下文展开对该制度的运行模式及其完善的探究做铺垫。
  第二部分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人大代表介入调解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与法官互动的过程,以突显出人大代表参与调解的重要意义,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从塑造权威、树立公信力、保证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法官与人大代表、当事人三方的良性互动四个方面完善人大代表协助调解的制度,使该制度能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纵观全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实例又有数字,既有总结又有创新,有着较好的启发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