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
【6h】

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

1.1.1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的科学背景及意义

1.1.2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现状

1.1.3 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及分析方法

1.1.4 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的影响因素

1.1.5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研究

1.2 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研究

1.2.1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的定义

1.2.2 AVS的测定方法

1.2.3 沉积物中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研究

1.3 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生态风险评价和毒性评价

1.3.1 基于重金属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3.2 基于形态学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1.3.3 基于SEM-AVS差值法的潜在生物毒性评价

1.4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2.1 研究海域自然环境概况及站位布设

2.2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2.3 样品分析与测试

2.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3.2 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的消化及测定

2.3.3 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提取及测定

2.3.4 沉积物中AVS及SEM的测定

2.3.5 其他环境要素的测定

2.4 质量控制

2.4.1 方法检出限及仪器参数

2.4.2 准确度

第3章 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特征

3.1 沉积环境因子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3.2 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平面分布特征

3.2.1 含量范围及平均值

3.2.2 含量平面分布特征

3.3 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3.3.1 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水动力条件

3.3.2 沉积物类型

3.4 重金属与沉积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3.5 重金属的来源分析

3.6 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3.6.1 沉积物质量标准评价

3.6.2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

3.6.3 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

4.1 不同形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4.2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分析

4.3 基于形态学研究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和同步提取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5.1 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5.2 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5.3 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6.1 各评价结果对比

6.2 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

第7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1.1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研究

7.1.2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研究

7.1.3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VS、SEM的研究

7.1.4 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

7.2 本研究的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不足和难点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在学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通过对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及其赋存形态、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含量的分析测定,研究了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及其赋存形态、AVS和SEM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初步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地质积累指数、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SEM-AVS差值法对调查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物有效性进行了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Cu、Pb、Zn、Cr、Cd、As和Hg的含量分别为18.53-30.77μg/g、19.81-37.15μg/g、81.19-159.66μg/g、36.53-76.82μg/g、0.078-0.188μg/g、3.13-14.30μg/g和0.038-0.106μg/g,平均含量分别为24.50μg/g、27.93μg/g、127.68μg/g、60.40μg/g、0.125μg/g、8.25μg/g和0.067μg/g。大小依序为Zn>Cr>Pb>Cu>As>Cd>Hg。Cu、Pb、Zn和Cr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相似,北低南高;与浙江沿岸径流和陆源人类活动排放入海的富含重金属的沉积物受到台湾暖流“顶托”和沿岸流南下搬运作用在浙江近岸南部海域形成细泥沉积区有关。Cd含量呈北高南低分布,As分布规律性差,南北海域均存在高值区,Hg分布较均匀,变化范围较小。
  2、对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中研究元素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u、Pb、Zn和Cr元素间显著相关,说明在调查区域表层沉积物它们的累积同源、地球化学行为和平面分布相似。Cu、Pb、Zn和Cr与TOC显著正相关,与粒度显著负相关,说明TOC和粒径是控制它们含量的主要因素。Hg、As和Cd与TOC和粒度不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研究海域沉积物中Cu、Pb、Zn和Cr的重要来源;TOC是控制研究海域沉积物中Cu、Pb、Zn和Cr含量的主要因子之一;环境背景值变化影响Hg、As和Cd在沉积物中的含量;Hg的主要来源及地球化学行为与其他元素有所不同。
  3、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弱酸可溶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的Cu平均含量分别为0.94μg/g、7.95μg/g、1.31μg/g和12.69μg/g; Pb平均含量分别为1.12μg/g、15.20μg/g、2.20μg/g和9.45μg/g; Zn平均含量分别为5.62μg/g、27.27μg/g、5.52μg/g和85.09μg/g; Cr平均含量分别为0.19μg/g、4.09μg/g、4.65μg/g和44.36μg/g; Cd平均含量分别为0.04μg/g、0.02μg/g、0.01μg/g和0.02μg/g。Cu、Zn和Cr的赋存形态以残渣态为主,说明Cu、Zn和Cr主要束缚在矿物晶格中,难以被释放出来,因此潜在生物有效性较低。Pb和Cd分别以可还原态和弱酸可溶解态为主,说明Pb和Cd很容易释放进入水体中,从而成为一个二次污染源,Pb和Cd的生物有效性较高,对环境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
  4、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VS含量较低,为未检出-4.213μmol/g,平均含量为0.390μmol/g。平面分布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存在以ZJ0908和ZJ0210站位为圆心形成的由里而外、由高至低的2个高值区。SEM含量为0.295-1.709μmol/g,平均为0.699μmol/g。各重金属SEM的平均值大小依序为Zn>Cu>Pb>Cr>Cd,说明研究海区SEM的分布主要由SEMZn和SEMCu控制。SEM平面分布与AVS相似,这与AVS是控制沉积物中活性重金属含量的重要因素有关。
  5、综合几种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是浙江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对水生生物可能具有中等毒性,其中Hg、Zn和Pb为轻微污染,Cd中度污染,其他元素无污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