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
【6h】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估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法综述

2.2 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所有制结构综述

2.3 对文献的简要评述

3 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估计方法回顾

3.1 OLS法

3.2 固定效应法

3.3 OP法

3.4 LP法

4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发展现状

4.1 数据说明

4.2 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4.3 集体企业的发展现状

4.4 私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4.5 外资企业的发展现状

5 测算模型与结果分析

5.1 测算模型

5.2 变量选取与说明

5.3 使用不同估计方法测算全样本企业TFP的结果分析

5.4 四种不同所有制企业样本数据的OP法估计结果比较分析

5.4.1 资本投入要素的系数和劳动力投入要素的系数

5.4.2 规模报酬

5.5 四种不同所有制企业TFP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

5.5.1 TFP的绝对水平值与增长率的横向比较分析

5.5.2 TFP的绝对水平值与增长率的纵向比较分析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企业所有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然是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国有企业一般被认为生产效率要低于非国有企业。最近几年,企业的生产效率也被当成企业所有制改革是否有成效的一个衡量标准。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一般被解释为总产出中不能由要素投入所解释的“剩余”,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不仅仅包括科技进步,还包括管理技能、组织创新、物质生产的知识水平以及制度环境等,比较全面地衡量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随着企业微观数据的可获得性越来越强,从微观层面计算企业TFP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但国内学者基本是从宏观层面上出发计算企业TFP,从微观方法计算企业TFP并用来衡量国有企业改革成效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本文将从微观层面上计算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与所有制结合来探讨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企业所有制改革带来的成效,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本文首先全面回顾了用于计算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微观方法:OLS法、固定效应法、OP法以及LP法,对这些方法在解决同时性偏差和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上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利用这些方法计算1999年到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这几种估算方法进行实证比较;接着将中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成四类:国有企业(SOEs)、集体企业(COEs)、私有企业(POEs)以及外资企业(FOEs),分别计算出这四种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这四种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结果表明:OP法和LP法能有效解决OLS估计中带来的同时性偏差和样本选择性偏差,但是以中间投入作为代理变量的LP法并没有明显优于以中间投资作为代理变量的OP法;从横向来看,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绝对水平值比国有企业高,但是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速度比非国有企业快;从纵向来看,我国四种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除了个别年份,基本每年处于增长状态,增长趋势比较缓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