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北宋荐举制度运作中的弊病与防弊之策
【6h】

论北宋荐举制度运作中的弊病与防弊之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

第二节 宋以前荐举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宋代荐举制度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材料运用

第二章 北宋荐举的制度设定

第一节 草创阶段——太祖至太宗朝

第二节 过渡阶段——真宗朝

第三节 完备阶段——仁宗至神宗朝

第四节 定型阶段——哲宗至钦宗朝

小结

第三章 北宋荐举制度运作中的弊病

第一节 奔竞驰骛

第二节 因缘请托

第三节 交易荐举

第四节 徇私滥举

小结

第四章 北宋荐举制度运作中的防弊之策

第一节 精择举主

第二节 立法严惩

第三节 其他一些防弊之策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荐举属于选官制度,是一种选贤任能的方式,它被普遍应用于中国古代对官员的选任上。它的涉及面较宽,既包括对官吏的荐举选任,又包括对布衣±人的荐举选任,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荐举对象是官员,本身具有一定的官品,所以谓之“荐官”,而后者的荐举对象则是无官品之士,所以谓之“荐士”。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宋荐举制度,其中以“荐官”作为主要讨论对象。
  本文研究的问题聚焦于北宋荐举制度运作中的弊病与防弊之策,其意图在于揭露北宋荐举制度运作中的弊病,以及这些弊病产生的原因之所在,同时,考察宋代士大夫的相关看法和建议,以及宋廷所采取的防弊之策及其效果。
  以往宋史学界对制度史的研究,从制度层面加以研究的成果较多,至于制度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实况则相对薄弱。本文对北宋荐举制度运作中的弊病和防弊之策进行研究,即意在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某一历史制度在现实运作下的实况,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更直观、真实地认知历史的原貌,也有助于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反思。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解读,笔者认为,北宋荐举制度与运作实况是两回事,两者不能完全混为一谈。在制度设定上,北宋荐举制度在仁宗至神宗朝业已完备,而在现实运作中却出现了诸多弊病,这些弊病的出现有些是因为制度在初创期的不完备造成的,但更多的是人为的钻空子和破坏造成的。
  面对弊病的不断蔓延与恶化,当时的士大夫大声疾呼,纷纷各抒己见并提出建议,同时,宋廷也在全盘或部分采纳士大夫建议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各项有力的防弊之策。虽说这些防弊之策无法彻底消除弊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防弊之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