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原型理论缺陷刍议
【6h】

原型理论缺陷刍议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Synopsis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General Organizations

Chapter Two An Over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of Categorization

2.1 Categorization

2.1.1 Definition

2.1.2 Functions

2.2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ategorization

2.2.1 General Introduction

2.2.2 Criticisms on the classical theory

2.3 Prototype Theory

2.3.1 The Development of Prototype Theory

2.3.2 The Advantages of Prototype Theory

2.3.3 The Application of Prototype Theory

Chapter Three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the Prototype Theory

3.1.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Phemenology

3.2 The methodology of quantitative study

3.3 Family Resemblance

Chapter Four Deficiencies of Prototype Theory

4.1 External Validity Experiments

4.2 Combination Category

4.3 The Problem of Subjectivity

4.4 In Semantic Study

Chapter Five Cognitive Motivations of Prototype Effect

5.1 Frequency

5.2 Salience

5.3 A Psycholinguistic Experiment

5.3.1.Design

5.3.2.Processing experiment results

5.3.3.Dicussions and Further applications

5.4 Other Categorization Theori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

6.4 Summary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经典范畴理论基于先验猜测,多流于研究者的主观经验,与人类认知存在众多不符;作为认知语言学的学理基础,原型理论清算了先前理论中大量形而上学的概念,为范畴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本身研究方法的不足,也存在诸多缺陷。在其发展的四十年里,学界始终聚讼不断。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作为基本理论框架,通过现象学方法分析发现,原型理论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缺陷:(1)就方法论而言,原型理论无论是在在实验方法还是实验材料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实验的外部信度值得商榷;(2)原型对复合范畴不具有解释力,因为其并不具有可分解性和遗传性这两个范畴必不可少的特征。因此复合范畴的原型不能通过对单个范畴原型的推导而得出;(3)相似性的判断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程度大小的差异。因此将家族相似性当作原型范畴的形成方式,必将导致该理论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对范畴缺乏充足解释力;(4)尽管证明了原型性在范畴化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原型成员本身并不能作为解释整个范畴的语义的“等价物”。在语义研究中,原型成员不能涵盖全部语义,原型效应有时在反义词中得不到体现。
  上述缺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有效地解释原型形成动因。本文通过语料库和心理学实验证明,复现率和突显性都可能是原型效应的形成机制,但单一动因并不足以圆满解释其存在,两者可能存在更为复杂的互动关系。而原型理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描述人们对范畴的外部判断而非解释范畴的心智加工,原型理论应当将“原型”的本质定义为一系列具有权重的特征,而非单个原型实例。修正后的原型范畴理论无论是对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意义。
  本文最后提出在范畴的研究中加强多个学科的汇聚融合,研究者不应拘泥于任何单一的方法论,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不可偏颇,以形成范畴的多进路研究。在当今认知语言学界强调多种证据归一的倡导下,应广泛采用神经科学、语料库和计算机科学等手段,最终达到揭示范畴本质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