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争论中的科学理解和科学地位——对“方舟子争论”的话语分析
【6h】

开放争论中的科学理解和科学地位——对“方舟子争论”的话语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科学在中国

(二)研究现状:科学主义研究和科学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地位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第二章“敬畏自然”争论:科学主义者和生态主义者的科学观

(一)争论的起因和经过

(二)“敬”?还是“畏”?:科学与自然关系之争

(三)科学主义者的“科学”VS.环保人士的“正义”

(四)科学是否可以反?:科学与人类的关系

(五)科学与“人类”和“自然”:何者是普遍的?

(六)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三章“科学文化”之争:科学主义者与人文主义者的科学观

(一)争论的起因和经过

(二)科学的地位之争

(三)本章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结论:当代中国的科学理解和科学地位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科学自从在洋务运动时期进入中国以来,其地位逐渐上升,最终从原先的“器”的地位而以科学主义的形态取得了“道”的地位,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宇宙观。这种地位在直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并没有受到任何挑战,而且科学和现代性一起始终是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但是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分子共同体的分化,现代性叙事开始遭受质疑和冲击,科学也没有能够幸免。近年来,围绕着以“学术打假”成名的方舟子及其支持者发生了多场争论,这些争论已经涉及到对于科学的理解,以及科学的社会地位,即科学是否应该拥有支配性的社会地位。本文选取了发生于2005年前后的“敬畏自然”争论,以及方舟子及其支持者与“科学文化人”,即一些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者之间进行的争论,对这两次争论进行了话语分析。在“敬畏自然”争论中,双方就“敬畏”的涵义、科学是否可以反、科学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方舟子及其支持者与“科学文化人”的争论则涉及到了科学的社会地位(科学与其他社会领域的关系)、科学哲学等关于科学的知识是否可以成为对科学的规范、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地位等问题。在对这两次争论进行话语分析后认为,科学的霸权在当代的中国已经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可以认为这种霸权在知识分子群体和相当一部分公众中已经不存在。相应的,当前中国的科学理解也处于一种多元状态,没有一种对科学的理解能够占据优势地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