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细胞膜毒性和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研究
【6h】

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的细胞膜毒性和甲状腺激素干扰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十溴二苯乙烷毒性研究进展

1.1.1 溴代阻燃剂简介

1.1.2 十溴二苯乙烷简介

1.1.3十溴二苯乙烷毒性研究进展

1.2 细胞膜概况

1.2.1细胞膜结构

1.2.2细胞膜的组成

1.2.3物质的跨膜方式

1.3 典型环境化合物与细胞膜毒性研究

1.3.1细胞膜模型和实验技术

1.3.2 分子动力学模拟对于膜体系的研究

1.4 十溴二苯乙烷的甲状腺干扰效应研究进展

1.4.1 甲状腺激素结构和功能

1.4.2甲状腺β受体蛋白结构及功能

1.4.3 甲状腺激素干扰物效应

第二章 基于细胞模型、脂质膜模型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十溴二苯乙烷对于细胞膜的毒性

2.1 研究背景

2.2实验材料及方法

2.2.1 实验仪器

2.2.2实验试剂与细胞

2.2.3主要试剂的配制

2.2.4 细胞复苏与培养

2.2.5乳酸脱氢酶的测定

2.2.6活性氧的测定

2.2.7 脂质体的制备

2.2.8荧光标记及测量

2.2.9分子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2.2.10 分子动力学模拟

2.3 结果和讨论

2.3.1 活性氧测量

2.3.2 乳酸脱氢酶泄漏测量

2.3.3 DBDPE的荧光各向异性对DPPC双层的影响

2.3.4 DBDPE与DPPC双层作用模式分析

2.3.5 DPPC双层 “孔洞”的形成

2.3.6 DPPC双层的厚度分析

2.3.7 DPPC双层的脂均面积分析

2.3.8 DPPC双层的有序性参数分析

2.3.9 DPPC双层的质量密度分布

2.3.10 DPPC双层膜的径向分布函数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十溴二苯乙烷与甲状腺素受体β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1 研究背景

3.2 实验准备与方法

3.2.1体系结构模型的构建

3.2.2分子对接

3.2.3 分子动力学模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体系稳定性检测

3.3.2 体系RMSF分析

3.3.3 结合模式分析

3.3.4 蛋白回旋半径分析

3.3.5二级结构分析

3.3.6 氨基酸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3.3.7 结合自由能分析及能量分解

3.4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