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艾子杂说》研究
【6h】

《艾子杂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艾子杂说》的版本与流传

第三节 《艾子杂说》研究现状

第四节 《艾子杂说》的研究意义

第一章 《艾子杂说》确为苏轼所作

第一节 苏轼好言鬼神

第二节 苏轼善讲笑话

第三节 苏轼的幽默性格

第四节《艾子杂说》与苏轼其他散文相似

第五节 宋人对艾子杂说的收录

小结

第二章 《艾子杂说》的内容与艺术风格

第一节 《艾子杂说》的思想内容

第二节《艾子杂说》的艺术特色

小结

第三章 《艾子杂说》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艾子杂说》与王安石变法

第二节 《艾子杂说》的理趣特点

小结

余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一 苏轼其他散文寓言

附录二 《艾子杂说》、《艾子后语》、《艾子外语》内容对比

展开▼

摘要

中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寓言历来在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直到唐宋,我国寓言这一文体才开始独立并走向成熟。“寓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寓言》中,即寄托之言。本篇论文使用的寓言概念并非庄子之“寓言”,而是现代寓言的范畴。强调寄寓性的同时,也强调寓言的劝喻性或讽刺性、简洁性、故事性、虚构性、说理性特点。
  《艾子杂说》是中国寓言史上第一部寓言专著。本论文以《三苏全书》第五册整理的《艾子杂说》为依据。通过探讨这40则寓言的内容分类及艺术特色、其故事寓意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以及理趣特点,分析在宋代激烈的党争环境中苏轼的政治主张和人生哲学,研究宋代时代特点对《艾子杂说》的影响。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概述寓言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定位《艾子杂说》为我国寓言史上首部寓言专著。介绍《艾子杂说》的版本流传与研究现状,总结其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一章论证《艾子杂说》确实是苏轼的作品。本章一方面从苏轼个人性格喜好方面进行分析,如好言鬼神、善讲笑话、性格幽默等,另一方面分析《艾子杂说》与苏轼文集中重复的文字及苏轼文集中与《艾子杂说》的整体风格和思想内涵一致的文字。概述宋人对《艾子杂说》的收录情况和前代学者找到的证明苏轼写作《艾子杂说》的文献线索。
  第二章分析《艾子杂说》的内容寓意和艺术手法。依据寓言主旨,将四十则寓言分为五类:忧心外患、政治讽刺、社会人情、人生劝诫和幽默寓言。着重从《艾子杂说》的寓言角色与艺术手段两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如善于想象、多用典故、挟古人作寓言、寓言嵌套、巧用谐音和反语等,阐述其文学性特征。
  第三章从《艾子杂说》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和《艾子杂说》的理趣特点两方面,探讨《艾子杂说》所受到的宋代时代特征的影响。旨在研究苏轼在党争中的政治倾向,以及在宋人尚理背景下,苏轼对人生哲学的理性思考。
  余论对全文内容简单总结,并阐述《艾子杂说》对后代寓言小品的深远影响,点明《艾子杂说》研究对寓言史研究有重要理论价值。
  总之,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是他所在社会的真实写照,了解和认识苏轼就能更好地认识北宋,包括它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主流意识。《艾子杂说》是苏轼对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与深刻批判,研究《艾子杂说》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苏轼和认识宋代,因而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与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