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的探究
【6h】

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的探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概述

2.1 农业结构调整的内涵与特征

2.2 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概念

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理论

第三章 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3.1 武威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3.2 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与内容

3.3 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成效

3.4 调整前武威市农产品监管概况

3.5 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成效

第四章 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

4.1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共同的驱动力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部分

4.3 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机遇

第五章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产业

5.2 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二次创收

5.3 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5.4 发挥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科技示范引领作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其消费观念也逐渐更加科学。尤其是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农业转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但农业转型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必须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如农业结构调整忽略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其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是短期性的,非可持续的。河西走廊不仅是我国通向新疆和中亚的要冲,更是一路一带战略的主要节点之一。为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需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这就急需梳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从而保证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逐步提高。本文以河西走廊的武威市为例,通过走访调查武威市农牧局、武威市统计局、武威市农村工作办公室、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等相关单位,收集了甘肃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2013-2014年农业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了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调查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深入剖析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挖掘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的对策,从而为解决武威市“三农”问题提供重要出路。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2014年武威市农业增加值达94.7亿元,位列甘肃省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7834元,增长12.5%。新建设施农业19.2万亩,累计达78.7万亩;特色林果33.04万亩,累计达121.23万亩。全市牛、羊、猪存栏量分别达到83.5、593.2、153.4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0.8万吨。推广旱作农业72.2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252.4万亩。
  2.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品种结构,增强基础设施和组织方式。产业结构从种植业结构为主调整为设施养殖业、温室种植业、特色林果业、高效节水大田农业等多种产业共存的结构;品种结构从单一的谷物生产调整为高产养殖品种、特色高端种植品种、速生高效林果品种等多种品种生产格局;基础设施方面提升了装备水平;组织方面优化了营销结构,完善了组织结构。
  3.对近年来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武威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构建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同时加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了农业投入品监管等。
  4.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关系方面,其中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共同的驱动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核心组分,而农业结构调整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创造了契机。
  5.提出了武威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则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