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森林资源有效管理机制研究——以中国九寨沟、唐家河、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
【6h】

森林资源有效管理机制研究——以中国九寨沟、唐家河、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概念的界定

1.2.1 森林资源管理

1.2.2 森林资源有效管理

1.2.3 有效管理机制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资源管理相关研究

2.2 案例地相关研究

2.3 管理机制理论研究

2.3.1 管理中的协调机制研究

2.3.2 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

2.3.3 管理中的信息结构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森林资源有效管理理论与方法

3.1 森林资源管理内涵

3.2 森林资源有效管理

3.3 有效管理相关理论

3.3.1 不完全合同理论

3.3.2 产权理论

3.3.3 机制设计理论

第四章 森林资源有效管理案例

4.1 九寨沟案例

4.2 唐家河案例

4.3 白水江案例

第五章 政府主导转制联营机制

5.1 模型假设

5.2 模型求解

5.3 模型结果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量化考核生计替代机制

6.1 量化考核机制

6.1.1 模型描述

6.1.2 模型的求解

6.1.3 模型结果分析

6.1.4 量化考核机制适用情况分析

6.2 生计替代机制

6.3 结论

第七章 协议保护产权让渡机制

7.1 协议保护分析

7.1.1 缔约

7.1.2 双方投入

7.1.3 管理效果评估

7.1.4 契约的执行

7.2 基于产权转让的分析

7.3 结论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森林资源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拥有保持水土、改善环境、旅游休憩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现实中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并非总是有效的,滥砍乱伐、过度利用现象大量存在,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在这一背景下,对森林资源有效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研究认为,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需因“背景”而异,不同的管理机制适用不同的管理背景。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论文主要研究中国九寨沟、唐家河和白水江三种不同的管理机制运行所需的条件,以期为其他各地森林资源有效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论文前三章分别介绍了研究目的、参考文献和相关理论。第四章介绍了三个案例管理机制的特点和发展历程。第五、六、七章分别就三个案例的特点,抽象出不同的机制,运用博弈论、委托代理和不完全合同等理论对机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三种机制的适用条件。最后得出结论:九寨沟机制需要景观优美,且旅游需求对保护敏感。管理机构利他意识强,能够超越预算最大化,降低管理成本,并将一定份额的收益转让给周边居民。公司治理规范,居民参与意识高,能够有效的监督管理层,约束其行为;唐家河量化考核机制运行效果受到考核指标相关性、可合约化行为重要性和外部干扰的影响,适用范围很窄,仅限于管理目标简单明确的情况。生计替代中的联合养蜂机制是基于森林资源开发的管理,能够给各方带来一定的收入,可持续性强,有广泛的适用性;除受到指标相关性、可合约化行为重要性和外部干扰的影响外,白水江的协议保护机制要求居民和管理局拥有对等的谈判力,因此适用于管理机构和居民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信任,或者有中立第三方的情况。另外,由于从产权转让中获得的是非直接收益,居民的产权结构弹性较低,这一机制可持续性较差,适用范围有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