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09年中国货币发行的若干理论思考
【6h】

2009年中国货币发行的若干理论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货币理论研究

1.2.1 国外货币理论研究

1.2.2 国内货币理论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2009年中国货币发行的基本情况分析

2.1 总量分析

2.2 结构分析

2.3 值得思考的理论问题

第三章 货币发行计划与货币流通速度

3.1 货币发行计划

3.1.1 历年来的货币发行计划

3.1.2 2009年的货币发行计划

3.2 货币流通速度

3.2.1 有关货币流通速度的不同认识

3.2.2 常态下的货币流通速度

3.3 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发行计划的影响

3.3.1 历年来制定计划是如何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

3.3.2 2009年的计划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考虑

3.3.3 制定货币发行计划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货币超计划发行与货币发行量的确定

4.1 2009年为何超计划发行货币

4.1.1 经济学界的讨论

4.1.2 货币理论的问题

4.2 虚实经济一体化下的货币需求研究

4.2.1 现代经济的虚实一体化

4.2.2 现代货币的虚拟性

4.2.3 虚拟性货币的适当量

第五章 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

5.1 关于通货膨胀的经济学研究

5.1.1 有关通货膨胀的各种定义或说法

5.1.2 为何经济学界至今未能统一认识

5.2 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

5.2.1 价格上涨与货币贬值

5.2.2 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

5.2.3 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区别

5.3 2009年中国的货币发行没有引起通货膨胀

5.3.1 中国经济高增长与货币需求适当量

5.3.2 中国目前特定时期价格上涨的性质

第六章 结语及其他

6.1 结语

6.2 研究不足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货币经济。在货币经济中,货币不再只是经济运行的“面纱”;货币发行量的多寡不仅会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产生深刻地影响,更关乎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本文分别从货币理论的三个重要的理论角度对“2009年中国的货币发行”进行了集中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初步性的认识:第一,在常态下,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2009年货币发行计划的制定是将其按常态处理的。同时,本文也对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指出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在实践中具有其特有的作用和局限性。第二,2009年货币超计划发行的根本原因在于2009年的货币实际需求量高于原先计划量,货币计划的制定低估了实际的货币需求。通过分析,认为,现阶段中国的货币需求主要支撑实体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支撑虚拟经济增长的货币需求、社会可承受的价格水平上涨的货币需求和实体经济货币化进程的货币需求四部分构成。以此认识为基础,本文构建了一个比较适合于目前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的货币需求函数。第三,在对“通货膨胀”的概念进行澄清和界定的基础上,本文区分了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和价格上涨三个概念,阐述了四种性质的价格上涨,明确指出2009年的货币发行没有引起通货膨胀,中国目前价格的上涨是由价格调整和价格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价格上涨代表了市场的货币需求,需要货币发行的跟进,否则,就会因为货币不足而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