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农民的社会流动——保安族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6h】

学校教育与少数民族农民的社会流动——保安族的教育人类学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采用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的涵义

二、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三、教育与社会流动

第三章 保安族农民实现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

第一节 积石山县与保安族概况

一、积石山县概况

二、保安族概况

三、保安族教育与社会发展状况

四、田野点概况

第二节 保安族农民实现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

一、外出务工与社会流动

二、经堂教育与社会流动

三、学校教育与社会流动

第四章 保安族农民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限制因素

第一节 “文化中断”和城市导向的学校教育

一、文化中断

二、城市导向

第二节 经济因素的影响

一、保安族村民家庭经济状况

二、义务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因素对保安族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城乡二元体制因素与地区因素的影响

一、高等教育机会在城乡之间分配的差距

二、不同地区的学生分数面前不平等

第四节 保安族学校教育条件的影响

一、师资条件差

二、基础设施短缺、破旧

第五章 结语:教育、社会流动与少数民族发展

第一节 教育、社会流动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

第二节 对发展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一、重新定位民族教育

二、改变城市导向的教育模式

三、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四、转变观念、发展经济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本研究以保安族为切入点描述和解释了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实质上仍然是探讨了教育人类学的经典命题: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问题。
  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学术界有三种观点:一是教育促进社会流动;一是教育维持社会的再生产;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促进社会流动是有条件的。但是,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教育与社会流动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是不是改变社会身份和实现社会流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什么样的人从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中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身份的转变,仍然是要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将一一作答。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只有教育才是从根本上改变保安族社会身份的方式和途径,然而问题是只有极少数的成功者,绝大多数人都以学业失败而告终。笔者还发现,这些成功者的家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都比较好。
  本文还指出了保安族教育发展中的四大障碍:一、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中断和城市化导向导致了保安族学生的低学业成就和对教育的需求低下;二、城乡二元体制和地区之间教育的不公平也是地处西北的少数民族很难考上大学的原因之一;三、民族地区经济条件的落后也使得大多数家庭无法支付高昂的高中以上的费用;四、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在师资和硬件上的落后使得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质疑。
  针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危机状况,本文建议:一、重新定位民族教育;二、改变城市导向的教育模式;三、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四、转变观念、发展经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