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的主体多元化问题研究
【6h】

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的主体多元化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二、治理理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理论基础

(一)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网络治理--公共管理的新框架

(三)网络治理的治理机制分析

(四)基于网络治理理论的服务体系治理的主体多元化内涵

三、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概述

(二)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演变历程

(三)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的实践分析

四、多元主体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治理的国际视野

(一)国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治理的实践分析

(二)国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经验总结

五、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我国多元主体参与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治理存在的问题

(二)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的主体多元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六、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一系列国内外负面因素的叠加效应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亟待改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基本架构的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网络。目前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服务供给处于垄断状态。本文认为必须打破此种状态,在中小企业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吸引并充分利用政府、私营部门和第三部门等各种力量参与,形成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治理网络,通过网络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分工与合作,提高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的有效性,最终达到构建良好的中小企业外部发展经营环境的目标。 治理理论构建了一个政府与社会的合作网络,强调各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独到的视角。本文从治理理论的合作网络途径出发,探讨了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过程中多元主体的职能和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机制,针对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首先,要强化政府在服务体系治理中的“掌舵”地位和主导作用;其次,要完善市场培育机制,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营利性中介组织的供给;再次,要规范对第三部门的管理,促进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最后,要构建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治理的机制以形成合作网络治理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