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的毒性研究
【6h】

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的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相关基础知识

1.1蘑菇概述

1.1.1蘑菇的种数

1.1.2蘑菇的分类地位

1.1.3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1.1.4蘑菇的经济价值

1.2毒蘑菇

1.2.1毒蘑菇的种类

1.2.2毒蘑菇的危害

1.3野生毒蘑菇的识别方法

1.3.1形态识别法

1.3.2动物检验法

1.3.3化学检测法

1.4野生毒蘑菇毒素类别

1.5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及治疗

1.5.1毒蘑菇中毒的临床症状

1.5.2毒蘑菇中毒的治疗方法

1.5.3毒蘑菇中毒治疗所面临的困难

2研究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毒性的意义

2.1蘑菇毒性研究概况

2.2对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毒性进行研究的意义

3材料与方法

3.1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简介

3.2红线虫毒性试验

3.2.1对蘑菇材料的处理方法

3.2.2对红线虫的处理方法

3.2.3红线虫毒性试验方法

3.3红锂毒性试验

3.3.1对蘑菇材料的处理方法

3.3.2对红锂的处理方法

3.3.3红锂毒性试验方法

3.4小白鼠毒性试验

3.4.1对蘑菇材料的处理方法

3.4.2对小白鼠的处理方法

3.4.3小白鼠毒性试验方法

3.5主要仪器及试剂

3.5.1主要仪器

3.5.2主要试剂

3.5.3制作石蜡切片所需溶液的配置

4结果及其分析

4.1.红线虫毒性试验结果

4.1.1绒斗菇饲喂红线虫毒性试验结果

4.1.2皱皮光柄菇饲喂红线虫毒性试验结果

4.2红锂毒性试验结果

4.2.1绒斗菇饲喂红锂毒性试验结果

4.2.2皱皮光柄菇饲喂红锂毒性实验结果

4.3小白鼠毒性试验结果

4.3.1临床症状观察

4.3.2灌胃后小鼠体重增益曲线

4.3.3脏器系数的测定结果

4.3.4脏器病理观察结果

5结论

★讨论

关于毒性试验方法的讨论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对来自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的毒性进行研究,采用红线虫、红锂以及昆明系小鼠作供试动物,以红线虫、红锂的致死量以及小鼠的体重增益、脏器系数、脏器病理学变化为指标,对两种蘑菇的毒性强度及作用部位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全面评价绒斗菇和皱皮光柄菇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如下: 1.绒斗菇毒性试验结果:给红线虫和红锂饲喂绒斗菇提取液,48 h内即可导致其死亡;用绒斗菇悬浮液给昆明系小鼠灌胃,不会引起小鼠的死亡,但可直接导致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行动迟缓,即在最初的灌胃时间内,绒斗菇对动物消化系统的损伤较为严重。 根据对灌胃小鼠肝脏、肾、脾病理结果的观察,可见灌胃小鼠三器官均严重受损,解剖学与组织学均可见明显异常病变,并且随着灌胃剂量的增加,病变程度加重。对照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绒斗菇生物毒性属于低毒至微毒。 2.皱皮光柄菇毒性试验结果:给红线虫和红锂饲喂皱皮光柄菇提取液,48 h内即可导致其死亡;用皱皮光柄菇悬浮液给昆明系小鼠灌胃,不会引起小鼠的死亡,但可直接导致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行动迟缓,即在最初的灌胃时间内,皱皮光柄菇对动物消化系统的损伤较为严重,但其损伤程度与绒斗菇灌胃后的小鼠相比则较轻。 根据对灌胃小鼠肝脏、肾、脾病理结果的观察,脾脏受损不明显,解剖学和组织学上均未见有明显异常,但肝和肾的损伤较严重,可见明显病变,并且随着灌胃剂量的增加,小鼠肝、肾的病变程度会加重。对照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皱皮光柄菇生物毒性属于低毒至微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