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丛枝菌根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及其季节性变化
【6h】

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丛枝菌根对放牧强度的响应及其季节性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丛枝菌根的概念

1.2食草动物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AM真菌对食草动物的影响

1.4 AM真菌和食草动物互作对植物个体和植物群落的影响

1.5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AM对放牧的响应及其季节性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1.2试验材料

1.3样品采集

1.4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测定

1.5根际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分离和计数

1.6数据分析

2结果

2.1放牧对AM真菌侵染率的影响

2.2 AM真菌侵染率的季节动态变化

2.3放牧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

2.4 AM真菌孢子密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

3讨论

3.1放牧对AM真菌侵染率的影响

3.2放牧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

3.3 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季节动态变化

第三章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AM的时空动态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1.2试验材料

1.3样品的采集

1.4 AM真菌侵染率的测定

1.5土壤中AM真菌孢子的分离和计数

1.6数据分析

2结果

2.1草地优势植物AM侵染率的动态变化

2.2草地优势植物AM真菌孢子密度的时空动态变化

3讨论

3.1草地优势植物AM侵染率的动态变化

3.2草地优势植物AM真菌孢子密度的时空动态变化

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区样地植物种类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项目资助

致谢

展开▼

摘要

丛枝菌根(AM)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由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形成的共生体,其在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作用已被人们广泛认可。由于AM真菌与地上草食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均依赖于植物提供的光合产物作为其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因此,AM真菌与地上食草动物之间必然产生相互作用,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至今尚未明了。为了加强本领域的理论研究,本文选择了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物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和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es)作为研究材料,探究AM对放牧(食草动物)的响应及其时空动态变化,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 1)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中,优势植物长芒草和茵陈蒿根系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二者具有较低的侵染水平,其根际土壤中却均具有较高的孢子密度。 2)食草动物对长芒草和茵陈蒿的菌根侵染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对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孢子密度影响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未放牧),食草动物显著降低了长芒草和茵陈蒿根际土壤中AM真菌的孢子密度(P<0.05)。 3)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中,长芒草和茵陈蒿根际的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季节性动态变化(P<0.05):随着植物生育期从发芽、生长、开花,到结果的季节性变化,菌根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呈显随季节而变的趋势。其中,长芒草和茵陈蒿返青和开花时期表现出较高的菌根侵染率。 4)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中,长芒草和茵陈蒿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主要集中分布在0-30cm深的土层中,随着土壤深度的递增,孢子数量显著下降(P<0.05);在根际土壤水平方向上,距根际不同距离的土壤中,孢子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 5)黄土高原干旱区草地生态系统中,长芒草和茵陈蒿的侵染水平和孢子密度均高于受人为干扰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蚕豆和荞麦的菌根侵染水平和孢子密度(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