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的观测试验研究
【6h】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能量平衡的观测试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1.3论文的创新点及科学意义

1.4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长期定点观测试验及其资料处理

2.1观测站点介绍

2.2主要观测仪器及观测项目

2.3观测资料整理

2.4数据质量控制

2.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特征

3.1引言

3.2有关概念及计算方法

3.3近地面层各辐射量变化特征

3.4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反照率

参考文献

第四章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能量收支特征

4.1引言

4.2近地层能量平衡的变化特征

4.3近地层能量分配特征及波恩比

4.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移动观测实验及其初步结果

5.1引言

5.2移动气候观测系统的设计

5.3观测仪器和监测项目简介

5.4与SACOL站地面辐射的初步对比

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6年4月~2008年4月的地表辐射、湍流通量和土壤等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辐射特征、能量收支规律及地表反照率的日、季、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雨雪天气过程对它们的影响,并讨论了土壤湿度与地表反照率的关系。同时,根据兰州大学气候灾害监测系统在景泰县兰大农场3-4月份的观测资料与同期SACOL站的辐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果: (1)地表辐射各分量月平均的日变化特征与晴天的基本一致,说明晴天条件下地表辐射的日变化具有一定的气候代表性;太阳辐射、反射辐射和净辐射日变化的位相相同,在13:00时达最大,地表长波和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响应时间分别为1、2小时。 (2)各辐射分量日均值的年变化显著,太阳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地表长波及净辐射的年变幅分别为:300、75、230、270、253.3 W/m2,平均年总量分别为5916.5、1389.9、8875.2、11587.5、1813.5 MJ/m2。净辐射在年循环中有两次方向转换期:一次是冬季辐射平衡以地表长波辐射为主时,净辐射由正值转为负值,另一次是在其他季节以太阳辐射为主要贡献项时,净辐射由负值转为正值。 (3)地表反照率受雨雪天气过程影响较大,晴天表现为中午低,早晚高的“U”形结构;雪未完全融化前呈早上高,傍晚低的特点,而降水过后则呈现早上低,晚上稍高的特征。反照率月平均的日变化与晴天的一致,冬季的降雪可引起反照率的跳跃,而降水则使其减小;同时,反照率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呈指数衰减关系,即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反照率逐渐减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照率几乎保持不变。 (4)能量平衡各分量的日、季、年变化十分显著,除夏季外,感热占能量平衡的比例均高于潜热;月平均日变化中,感热通量变幅远大于潜热,只有夏季才与感热相当,甚至超过感热,这是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造成的。同时,两者都呈反位相变化。 (5)2008年3、4月景泰站点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日变化与SACOL站基本一致,3月太阳辐射的最大值达800W/m2,4月都在800W/m2以上,甚至还有达到1000W/m2:从两个站看,4月平均的大气逆辐射比3月的变幅大,且景泰观测点的变幅都比榆中的强。这表明,景泰地区3、4月云量的变幅比榆中地区的大。3、4月份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都呈反位相关系。 (6)白天,沙尘粒子对近地面层的大气有一定的加热作用,这种作用会加热沙尘过程中带有的水汽,使其蒸发,引起相对湿度降低;而晚上,由于没有太阳辐射,沙尘粒子的加热作用就不存在,近地层大气温度一直保持负值变化,而沙尘过程附带的水汽使相对湿度有所增加,之后又有所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