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6h】

中国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导言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二、文献检视及研究思路

三、论文的结构安排和内容介绍

四、预期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区域经济整合理论分析

一、区域经济整合: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领域

二、区域经济整合:由行政区经济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

三、区域经济整合的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扫描

四、小结

第二章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整合

一、行政区经济的产生

二、行政区经济产生的制度性原因

三、行政区经济的特征

四、行政区经济的损益分析

五、行政区经济发展趋势——从封闭的“行政板块”走向“经济板块”

六、小结

第三章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利益关系研究

一、区域利益:区域经济关系研究的切入点

二、区域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分析

三、区域利益冲突的多方行为博弈分析

四、小结

第四章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理想态与现实态

一、区域经济整合的理想态: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现实态:经济区

(一)西部区域经济整合的现实背景

(二)西部产业发展现状

(三)西部经济圈(带)发展现状

三、小结

第五章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市场化治理

一、我国市场化水平的基本判断

二、西部地区市场化的治理

三、西部区域共同市场的形成与完善

四、小结

第六章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中的政府治理

一、政府治理

二、政府治理是区域经济整合的必然要求

三、复合行政:从行政区行政向现代区域公共管理的转变

(一)复合行政理念的提出

(二)区域经济整合中的政府再造策略

(三)西部地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四)组建具有跨界职能的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处理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四、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篇目

后记

原创性声明和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种类繁多的经济区,这些经济区有不同行政区之间的联合,也有同一行政区内部的联合。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经济区主要有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京津冀经济圈等等。对于西部地区来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西部地区也呈现出簇团式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四条一级经济带,即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呼兰—包兰—兰青线经济带;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等。但是,目前,我国国内的这些经济圈(带)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却面临诸多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区域之间的相互分割,“以邻为壑”的“行政区经济”对经济区运行中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人才流、技术流等的输入输出而采取的行政手段的限制。在这一背景下开展了区域经济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我国加入WTO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经济规则单一化和市场化,为催生经济区域进行了铺垫,也进一步对于西部区域经济的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对于西部来说,区域经济整合有一定的难度,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计划经济的影子仍然十分突出,政府职能还远未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转变的情况下,区域之间为争夺有限的资源而采取的更多是对立,而不是合作,所以如何打破各地区从自我利益出发而造成的区域的封锁、市场的割裂,使各地区资金、要素实现更加畅通、有序的流动,打破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使经济区能真正发挥其在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本文我们指出,要实现西部区域经济整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西部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形成更多的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域,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治理,通过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打破行政区划的人为界线,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实现区域经济系统中的各实体要素以及与运行环境间的重新组合优化,最终达到区域经济整合的理想状态,即统一大市场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