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型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光谱性质研究
【6h】

新型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光谱性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1.1 引言

1.2 Schiff碱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1.3 Schiff碱的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3.1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的应用

1.3.2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

1.3.3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在光物理材料领域的应用

1.3.4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

1.3.5 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在金属缓蚀领域的应用

1.4 在研究配体及配合物时常用的软件及网站论坛

1.4.1 软件Shelxtl

1.4.2 软件Olex2

1.4.3 晶体与结构可视化软件Diamond

1.4.4 晶体学通用软件PWT(PLATON)

1.4.5 软件publCIF

1.4.6 CCDC软件或CCDC网站

1.4.7 小木虫论坛

1.5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方法

1.6.1 研究内容

1.6.2 实验试剂及药品

1.6.3 实验仪器及分析方法

2 配体HL1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2.1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1 试剂

2.1.2 仪器及分析方法

2.1.3 中间体的合成

2.1.4 配体HL1的合成

2.1.5 配合物[CuE(L1)4]的单晶培养

2.1.6 配合物[Cu(L1)2]的单晶培养

2.1.7 配合物[Co(L1)2]的单晶培养

2.1.8 配合物[Ni(L1)2]的单晶培养

2.1.9 配合物[Zn(L1)2]的单晶培养

2.1.10 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溶解性测试

2.2.2 元素分析

2.2.3 核磁氢谱

2.2.4 红外光谱分析

2.2.5 紫外光谱分析

2.2.6 荧光光谱分析

2.2.7 配合物[Cu2(L1)4]的晶体结构

2.2.8 配合物[Cu(L1)2]的晶体结构

2.2.9 配合物[Co(L1)2]的晶体结构

2.2.10 配合物[Ni(L1)2]的晶体结构

2.2.11 配合物[Zn(L1)2]的晶体结构

2.2.12 配合物[Cu2(L1)4]的氢键

2.2.13 配合物[Co(L1)2]的氢键

2.2.14 配合物[Zn(L1)2]的氢键

2.3 小结

3 HL2的Co(Ⅱ)和Ni(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3.1.1 试剂

3.1.2 仪器及分析方法

3.1.3 中间体的合成

3.1.4 配体的HL2的合成

3.1.5 配合物[Co(L2)2]的单晶培养

3.1.6 配合物[Ni(L2)2]的单晶培养

3.1.7 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溶解性测试

3.2.2 元素分析

3.2.3 红外光谱分析

3.2.4 紫外光谱分析

3.2.5 荧光光谱分析

3.2.6 配合物[Co(L2)2]的晶体结构

3.2.7 配合物[Ni(L2)2]的晶体结构

3.2.8 配合物[Co(L2)2]的氢键

3.2.9 配合物[Ni(L2)2]的氢键

3.3 小结

4 配体HL3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4.1.1 试剂

4.1.2 仪器及分析方法

4.1.3 中间体的合成

4.1.4 配体的HL3的合成

4.1.5 配体HL3的单晶培养

4.1.5 配合物[Cu(L3)2]的单晶培养

4.1.6 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4.2.1 溶解性测试

4.2.2 元素分析

4.2.3 红外光谱分析

4.2.4 紫外光谱分析

4.2.5 荧光光谱分析

4.2.6 Schiff碱配体HL3的晶体结构

4.2.7 配合物[Cu(L3)2]的晶体结构

4.2.8 Schiff碱配体HL3分子的氢键

4.2.9 配合物[Cu(L3)2]分子的氢键

4.3 小结

5 配体HL4的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

5.1 研究内容及方法

5.1.1 试剂

5.1.2 仪器及分析方法

5.1.3 中间体的合成

5.1.4 配体的HL4的合成

5.1.5 配合物[Cu2(L4)4]的单晶培养

5.1.6 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

5.2.1 溶解性测试

5.2.2 元素分析

5.2.3 红外光谱分析

5.2.4 紫外光谱分析

5.2.5 荧光光谱分析

5.2.6 配合物[Cu2(L4)4]的晶体结构

5.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设计并合成了基于对氨基苯乙酮的四种新的Schiff配体,并将它们与过渡金属的醋酸盐发生络合反应,得到了一系列Schiff碱配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获得单晶数据10个,分别为HL3、[Cu2(L1)4]、[Cu(L1)2]、[Co(L1)2]、[Ni(L1)2]、[Zn(L1)2]、[Co(L2)2]、[Ni(L2)2]、[Cu(L3)2]和[Cu2(L4)4]。并将这些配体及其配合物使用了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表征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单晶数据研究了它们的超分子构筑。
  在性质方面,配体因结构上有共轭π键,研究了它们的荧光特性,研究发现,所合成的Schiff配体均存在不同强度程度的荧光。对于Zn(Ⅱ)配合物有荧光增强效应,而Cu(Ⅱ)配合物有荧光淬灭效应。
  配合物1:化学式为C64H60Cu2N8O8, Mr=1196.28,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α=15.6740(8)(A),b=12.1113(7)(A),c=14.8149(8)(A),α=90.00°,β=98.838(2)°,γ=90.00°,Z=2,V=2779.0(3)(A)3,R1=0.0428, wR2=0.0953;
  配合物2:化学式为C32H30CuN4O4, Mr=598.14,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α=10.590(3)(A),b=6.2406(9)(A),c=20.765(3)(A),α=90.00°,β=96.679(8)°,γ=90.00°,Z=2,V=1363.0(5)(A)3, R1=0.0607, wR2=0.1275;
  配合物3:化学式为C32H30CoN4O4, Mr=593.53,三斜晶系,空间群P-1,α=8.7040(5)(A),b=12.7375(9)(A),c=14.2626(9)(A),α=99.054(2)°,β=95.727(2)°,γ=92.477(3)°,Z=2, V=1550.96(17)(A)3, R1=0.0486, wR2=0.1128;
  配合物4:化学式为C32H30N4NiO4, Mr=593.31,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α=10.646(6)(A),b=6.183(4)(A),c=20.536(12)(A),α=90.00°,β=96.008°,γ=90.00°,Z=2,V=1344.3(13)(A)3,R1=0.0996, wR2=0.2443;
  配合物5:化学式为C32H30N4O4Zn, Mr=599.97,三斜晶系,空间群P-1,α=8.6632(8)(A), b=12.7133(10)(A), c=14.2719(12)(A),α=98.585(3)°,β=94.985(3)°,γ=92.916(3)°,Z=2,V=1545.1(2)(A)3,R1=0.0714, wR2=0.1487;
  配合物6:化学式为C40H36CoN4O4, Mr=695.66,单斜晶系,空间群C2/c,α=27.320(13)(A),b=5.929(3)(A),c=20.549(10)(A),α=90.00°,β=94.269(9)°,γ=90.00°,Z=4, V=3319(3)(A)3,R1=0.0521, wR2=0.1453;
  配合物7:化学式为C40H34N4NiO4,Mr=693.42,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21.443(7)(A), b=13.862(5)(A), c=11.733(4)(A),α=90.00°,β=103.690(5)°,γ=90.00°, Z=4,V=3388(2)(A)3, R1=0.0484, wR2=0.1228;
  配体8:化学式为C18H20N2O2, Mr=296.36,单斜晶系,空间群Pc,α=17.8843(15)(A),b=7.1821(6)(A),c=6.3086(6)(A),α=90.00°,β=98.487(3)°,γ=90.00°,Z=2,V=801.45(12)(A)3,R1=0.0463, wR2=0.1261;
  配合物9:化学式为C36H38CuN4O4, Mr=654.24,三斜晶系,空间群P-1,α=8.492(2)(A),b=9.574(2)(A), c=10.512(2)(A),α=100.170(7)°,β=103.421(7)°,γ=95.055(8)°,Z=1, V=810.8(3)(A)3,R1=0.0418, wR2=0.1136;
  配合物10:化学式为C68H68Cu2N8O8, Mr=1252.38,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α=16.241(3)(A),b=12.1604(19)(A),c=15.531(3)(A),α=90.00°,β=96.364(3)°,γ=90.00°,Z=2,V=3048.3(9)(A)3,R1=0.0497, wR2=0.106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