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中银铁路风沙路基沙害治理研究
【6h】

太中银铁路风沙路基沙害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我国沙漠分布状况

1.2沙害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课题的研究背景及课题的提出

1.4毛乌素沙地沙害研究状况

1.5铁路沙害的特点

1.6研究内容及方法

2太中银铁路沙害调查以及特点分析

2.1研究区域概况

2.2太中银铁路沿线沙害地段调查

2.3太中银铁路沿线沙害特点调查

2.4太中银沿线沙害特点分析

2.5本章小结

3太中银铁路沿线防沙体系的建立

3.1防沙工程措施的选择

3.2阻沙措施的实施

3.3防沙体系的建立

3.4防沙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5本章小结

4 太中银铁路防沙体系防沙效果评价

4.1太中银铁路防沙措施评价参数

4.2太中银铁路防沙措施防沙效果评价方法

4.3工程防沙效果分析

4.4植被生长状况调查

4.5本章小结

5尼龙格状防沙网沙障防沙机理研究

5.1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5.2 计算结果分析

5.3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通过现场调查掌握太中银铁路沿线的气候条件、沙害分布状况、沿线自然植被特点。选择地形地貌特征较为典型的梅花井装车区间,对裸露平坦沙面、高大沙丘不同位置处测试其不同位置风速、输沙率、蚀积强度,分析该区域的沙害特点。依据现场收集资料,建立防沙治沙原则并确立了防风固沙体系。通过现场测试的方法对比研究几种不同的防沙措施,测试沙障前后不同位置处风速、输沙率、风蚀强度的变化,评价防沙措施的防风固沙效果。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尼龙格状防沙网的防沙作用机理。
  主要结论有:
  (1)太中银铁路沿线沙害分布在太中线定边到红沟窑区段、定银线定边至梅花井车站区段,每年的11、12月到第二年的2~5月风沙流活动最为强烈。依据该区域气候条件、沙害以及沿线自然植被特点,建立了防风治沙原则并确立了防风固沙体系。铁路沿线形成了草障植物固沙带、固阻结合带、前沿阻沙带三道防护带,并在沙障带内种植固沙植物,最终形成植物固沙体系。
  (2)铁路沿线采用的低立式草方格沙障、尼龙格状防沙网改变了近地表特征,提高了地表粗糙度,减弱了近地表风速;采用的阻沙栅栏与草方格沙障结合的固阻结合带、阻沙栅栏与尼龙格状防沙网结合的固阻结合带,很好地发挥了阻沙栅栏与低立式沙障两者的优点。沙障内植被平均覆盖率达到了17.3%,植物措施逐渐代替工程措施发挥防风固沙的作用。
  (3)尼龙格状防沙网通过改变沙障前后的风速流场,使得沙障前后形成风速小于起沙风速的影响区域。在水平断面内形成椭圆形影响区域,在竖直断面内形成拱形影响区域,使得沙粒沉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尼龙网可作为防沙材料,应用于低立式沙障带尼龙格状防沙网中,发挥了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尼龙格状防沙网可在太中银铁路沿线沙害治理工程中推广使用。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得出:当风速达到7m/s时,尼龙格状防沙网作用减弱;当风速大于20m/s时,产生的影响区域达不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