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种族和性别的分类对混合种族和双性化面孔吸引力的影响
【6h】

种族和性别的分类对混合种族和双性化面孔吸引力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引言

1文献综述

1.1面孔吸引力

1.1.1面孔吸引力的界定

1.1.2面孔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1.1.3平均化面孔更具吸引力的解释机制

1.1.4分类的流利性与平均化面孔更美效应(混合面孔)之间的关系

1.1.5双性化面孔

2问题提出

2.1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2.2研究问题

3研究设计

3.1研究一

3.1.1研究目的

3.1.2研究假设

3.1.3研究方法

3.1.4实验结果

3.1.5讨论一

3.2研究二

3.2.1实验目的

3.2.2实验假设

3.2.3实验方法

3.2.4实验结果

3.2.5讨论二

3.3研究三

3.3.1实验目的

3.3.2实验假设

3.3.3实验方法

3.3.4实验结果

3.3.5讨论三

4总讨论

5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面孔的吸引力是指面孔所诱发的积极愉悦的正性情绪,它受到观察者本人和面孔所有者双重因素的影响。面孔的平均化也是对面孔吸引力产生影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平均化面孔比较有吸引力可能是因为它代表着人类面孔的原型,导致对它的加工比较流利,因此比较有吸引力。
  以前的研究表明平均化面孔比较有吸引力可能是因为个体被没有知觉到面孔是合成的,当个体知觉到面孔是合成的时,平均化面孔更美的效应就可能出现扭转,加工的流利性程度可能是影响面孔吸引力的一个潜在因素。另一些研究采用单种族和混合种族面孔(混合种族面孔特征上的模糊性,导致根据他们的种族进行分类会比较困难,加工不流利),根据种族分类来操纵加工的流利性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种族面孔的部分吸引力可能来自于对面孔是否进行分类或者怎样分类。当不对面孔进行分类时,混合种族的面孔可能更有吸引力,复制平均化面孔更加漂亮的效应。当对面孔进行分类时,平均化面孔比较漂亮的效应可能出现扭转,分类会降低混合种族面孔的吸引力水平。
  但是以前的研究选用的面孔都是接近中等吸引力的面孔刺激,且被试比较单一。因此,本研究在实验一和二在加入中国人(汉族)被试,同时,在实验一重复了以前研究,考察这种影响是否会出现跨文化、跨种族的一致性。在实验二中加入了面孔吸引力这一变量,考察在不同吸引力水平的面孔上,分类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是否会出现分化。实验三把这种逻辑拓展到了双性化的面孔中,考察了分类是否对他们产生同样的影响。
  实验一结果显示,无论是白人被试还是中国人被试,分类减少了混合种族面孔的吸引力水平。当不对面孔进行分类时,中国人被试更加偏好混合种族的面孔,复制了平均化面孔更加漂亮的效应。但对于白人被试,并没有复制这一效应,仍然表现出对白人面孔的偏好,出现面孔的本族偏好。实验结果表明面孔,特别是混合种族面孔的部分吸引力可能来自于对面孔是否进行分类或者怎样分类。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加入了面孔吸引力水平这一变量,考察了分类是否对不同吸引力水平的面孔产生不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类降低了高吸引力和中等吸引力混合种族面孔的吸引力水平,对低吸引力的混合种族的面孔并没有产生影响。
  实验三把这种影响拓展到了双性化的面孔当中,探索分类是否会对双性化的面孔吸引力水平产生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性别面孔还是双性别面孔,分类对不同面孔类型的高或者中等吸引力水平的面孔都产生了影响,都降低了面孔的吸引力水平。
  综上所述,分类对面孔的吸引力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在中等吸引力的混合面孔上,分类也降低了高吸引力的混合种族和双性化的面孔的吸引力水平。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不仅仅通过分类的难易度(加工的流利性程度)而被解释,分类任务本身对注意资源的占用也可能在导致这样的结果产生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