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理解”沉默: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解释学研究
【6h】

“理解”沉默: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的解释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视角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进入研究场域

三、沉默的镜像:初中生课堂沉默的现实状态

(一)初中生的课堂沉默度

(二)初中生课堂沉默的外在表现

四、沉默者的“言说”:初中生课堂沉默的意味

(一)初中生课堂沉默的表层意味

(二)初中生课堂沉默的深层意味

五、沉默者的境遇:初中生课堂沉默的境遇及其解释学分析

(一)初中生课堂沉默的境遇

(二)初中生课堂沉默境遇的解释学分析

六、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反思与启示

(一)沉默作为课堂对话的本真形态,呼唤教育的“理解”精神

(二)沉默作为课堂对话的题中之义,呼唤教育的倾听品质

(三)沉默作为良好的教育契机和课堂资源,要求教育具有智慧品质

(四)沉默作为学生的生命存在方式,要求凸显教育的生命意识

(五)沉默作为功利化教育的产物,要求提升教育的境界追求

(六)沉默作为课程理解的体现,要求教育充盈对话精神

(七)沉默作为教育权力的体现,呼唤增强教育的权力意识

七、结语:教育在言说与沉默之间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出版和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关注学生课堂沉默,既是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现实诉求,也缘于学生自由的缺失和学生课堂沉默被误读。沉默与对话,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之一,然而与对话相比,沉默受到的关注较少,其丰富的教育意蕴和价值未能得到合理的审视和彰显。现实教育活动中学生课堂沉默依然是普遍现象,困扰着广大的教育工作者。
  本研究通过深入初中课堂教学活动,观察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访谈师生对课堂沉默的感受和认识,从解释学的视角对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进行反思并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初中生课堂沉默的沉默度较高且较为复杂,且具有明显的身体姿态、表情、眼神等外在特征。沉默作为一种“言说”方式,表达出了丰富的教育意蕴:沉默表达着学生直面自我无知的紧张与焦虑、直面自我展示失败的恐惧与抗拒、受到忽略的不满与无奈、对课堂参与的消极与放弃、处于高压下的压抑、树立正面形象的需求、师生“心领神会”式的共鸣和“忘我”式的投入等表层意蕴,沉默还体现了课堂对话的非生态特征和功利化倾向,体现了聆听是课堂对话的隐性形态、静默是课堂对话的深层体现等深层意蕴。
  初中生课堂沉默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有着不同的境遇:某些教师能够理解学生需要,主动创造沉默,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生态循环;展现教育智慧与教学机智,巧妙应对学生沉默,化解学生的思维空白和心理压力。反之,某些教师则忽视学生的课堂话语表达,漠视课堂沉默;滥用教师教育权力,曲解课堂沉默。从解释学角度出发,初中生课堂沉默的不同境遇的关键在于课堂对话,课堂对话的“理解”精神和“对话”精神、师生的课程理解观、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师的教育权力等,是影响课堂对话质量的关键因素。
  从解释学视角分析初中生课堂沉默带给我们诸多反思与启示。从教育理念上来看,沉默作为课堂对话的本真形态,呼唤教育的“理解”精神;沉默作为学生的生命存在方式,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沉默作为功利化教育的产物,呼唤教育的境界追求。从教育实践出发,沉默作为课堂对话的题中之义,呼唤教育的倾听品质;沉默作为良好的教育契机和课堂资源,呼唤教育的智慧品质;沉默作为课程理解的体现,呼唤教育的对话精神;沉默作为教育权力的体现,呼唤教育的权力意识。总之,只有从“对话”和“理解”出发,才能切中沉默的本质,才能深刻理解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只有让教育充盈“理解”精神和“对话精神”,我们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加智慧地行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