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疏离与交融——香港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港人的身份认同变迁研究
【6h】

疏离与交融——香港现实题材电视剧中港人的身份认同变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取样

1.4 文献综述

2 身份认同在香港的发展

2.1 香港的历史身份变易

2.2 殖民时期的暧昧心态

2.3 过渡时期的身份焦虑

3 从“根在大陆”到“生于香港”

3.1“根在大陆”的第一代

3.2“生于香港”的第二代

4“家国”话语框架中的港剧叙事

4.1 回归前“有家无国”

4.2 回归后“家国同构”

5“内地人”在港剧中的形象演变

5.1“他者化”的“阿灿”时代

5.2 都市化的内地新移民

5.3 聚焦当代中港新问题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展开▼

摘要

身份是人类在社会交往中识别个体差异的标志与象征,一经确定就相应地与他人存在了某种关系,并对自己身处的社会产生了一定认同。身份概念影响到了人类群体构思和组织未来的方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身份认同问题越来越引人瞩目。由于被英国进行了上百年殖民统治这样特殊的历史原因,长期以来,香港社会一直饱受身份认同问题的困扰。香港人对于被殖民的身份持暧昧态度,一方面他们内心认同殖民带来的繁荣,甚至有种因此而来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却又不敢公开表露,因为觉得敏感,害怕“政治不正确”。回归意味着香港这座没有国籍的浮城终于找到了生根的土地,但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在文化上的裂隙和两地不同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等差异,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完全消弭。因此,回归后香港人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一度充满疑惑和焦虑。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大力扶持,近年来香港同胞对祖国的认同以及对自身的身份认同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了变化。
  电视剧作为现实生活的镜像和大众文化的载体,能够有效地借助历史与现实的拼贴,将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编码于电视剧的影像文本之中,从而反映出一定的现实问题。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谨慎合理地选择了20部电视剧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逐一对其展开细致的叙事学分析,并通过身份认同问题在香港现实题材电视剧中的具体体现,结合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来探讨身份的多样性与认同的变迁,最终总结出某些原因、预测出某种趋势,以加深对香港社会的了解和相关现象的认识。鉴于从电视剧方面着手来分析香港人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尚少,在当前身份问题日益凸显之际,对此进行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