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深化研讨: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构建研究
【6h】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深化研讨: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构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设计

五、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

一、群体动力理论

二、教育公平理论

三、系统优化理论

第三部分 群建众享模式构建研究

一、制约因素

二、提出对策

三、构建模式

第四部分 群建众享模式实证研究

一、构建平台环境

二、实践实施过程

三、评估实施效果

四、反思完善模式

第五部分 结语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不足之处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信息化政策,完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环境,实施“班班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推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等,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资源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避免教育信息资源重复开发、有效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和促进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均衡普及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教育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整合。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状况并不尽人意,资源库粗放型(求量)发展,资源以企业为主导(求利)建设,其资源质量不佳,使用率不高等问题日益严重。笔者在分析了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当前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论进行了一些深化发展:一、认为商业性与公益性教育资源运作的平衡点应是是否是教育必需品,并按是否是教学必需品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分成了两大类:公共教育信息资源和奢侈教育信息资源,提出“分类建设,分类共享”教育资源云的思想并分析了其合理性,以及构建了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二、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引入了云计算并进行了有机融合研究,三、将区域的含义从行政县域界定发展成文化片域界定;四、提出均衡配置各教师教育智慧将是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均衡发展的本质。
  本研究主要以构建公益开源、持续优化的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为研究内容,重点定位在谁更适宜建设优质的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如何更好的建设优质的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如何更好的均衡优质的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等核心问题,借鉴了Linux系统和电子百科建设的相关思想,期待相关研究成果对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质量及使用率有所提高,对建设教育云奠定一些的基础,对推行优质教育和教育均衡有所帮助。
  首先,阐明研究背景并进行研究综述,分析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和已有研究成果,进而明确本研究的关注点和研究目的,确定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其次溯源指导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群体动力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系统优化理论。
  然后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商业性与公益性教育资源的平衡点应是是否是教育必需品,将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分成了两大类,提出“分类建设,分类共享”教育资源云的建设思想,笔者主要关注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研究,提出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应由当前以企业主导的校企联合共建转向以教师集体建设为主其他社会力量为辅的校企联合的云建设模式,形成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集体版权制和贡献积分制补偿的开源群建与公益众享的云营运方式,坚守优化、广化、通化、去化四种方式有效整合现存库教育信息资源和基于实践——反馈——完善——评估——实践的螺旋优化资源质量的建设路线,重视研建同一、资源建设群体滚雪球式发展的自建组织人力资源发展策略等,并创新地构建出了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群建众享模式。
  最后根据此模式,开展了实证研究,并指出未来尚需研究的问题。最终形成基础教育公共信息资源云教师自主建设为主其他社会力量为辅的优质群建路线与优质资源开源的公益众享理论。希望本研究能为提升教育资源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