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邪恶的隐喻——西方现代绘画与“恶”的亲密接触
【6h】

邪恶的隐喻——西方现代绘画与“恶”的亲密接触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第一部分:西方艺术图绘“恶之花”的传统基因

第二部分:西方现代绘画“恶之花”复萌的背景

第三部分:西方现代绘画“恶之花”的重要主题

第四部分:荒原之上的个体和生命的回归体验

注释说明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西方社会在经历了机器大工业和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之后,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并没有使所谓的社会“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反而加重了人们的忧虑。在当时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绘画领域呈现出一种故弄玄虚、愤世嫉俗的姿态,它们表达颓废、晦涩、丑陋。用理性主义的眼光去看,这些就是“邪恶”的。“现代艺术抛弃了关于理性形式的传统假定。现代艺术家不按希腊人传给西方的意义把人看成理性的动物,而是看成其他某种东西。揭示在艺术家面前的现实,也不象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宣布的那样,是从其整体直到最小的环节都是可以认识的伟大的存在链条,而是难以驾驭得多的东西:晦暗、浓重、坚实,并且最终是不可解释的。在理性范围的尽头,人直面无意义性,而今天的艺术家们则向我们表现日常生活中的荒诞,不可解释和无意义性。”在现代绘画之前,关于邪恶,丑陋的表达最早主要出现在宗教题材的作品中,原始艺术就已经初露端倪,主要体现为一种图腾崇拜。中世纪以来的基督教艺术中,处处浸透着带有象征意味的荒诞的艺术表达形式,表现圣经中的神话传说与幻见。文艺复兴以来,艺术家们借助宗教神话创作的此类作品中己不再受宗教神权观念的束缚,而更多的是借助此来表达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判断。
   西方现代绘画倾心对邪恶的表达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及哲学影响,本文结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对西方现代绘画进行梳理。西方现代绘画突破了种种束缚,用画笔耕耘人类心灵深处的潜意识,其开掘的深度和广度极大的丰富了有关人性(善、恶、美、丑、是、非)的视觉图谱。本文也是努力从理解人自身的非理性因素出发,去理解现代艺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