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平与效率研究
【6h】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平与效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一、选题的由来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文献综述和本文主要概念界定

一、国外学者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文献研究

二、我国学者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文献研究

三、制度的界定

四、产权的定义和功能

第二章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历史研究

一、公平与效率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公平与效率发生关系的现实条件

三、和谐社会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第三章现阶段影响公平效率的制度因素

一、社会保障问题

二、公民受教育机会不均等

三、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四、垄断企业严重破坏公平竞争

五、权力联结效应-寻租

六、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尚不健全

第四章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不可偏废的制度安排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三、失地农民利益的补偿途径

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教育公平的政策体系

五、国企产权改革的路径

六、垄断企业的治理

七、完善就业政策

八、健全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和稳定

九、行政审批制度的完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被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歌德巴赫猜想”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是个极其古老的命题,甚至早在柏拉图、色诺芬时代,就已经成为人们关注并讨论的问题,尽管当时的讨论并不是以严格的经济学语言展开的,但从整个经济思想史来看,公平效率的问题始终是人们所无法回避的问题。马克思着重研究生产条件对分配的影响,强调分配与生产的矛盾,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则是生产内部的关系以及国家对生产和消费的调节。中国作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对两大目标的取舍、兼顾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前收入差距拉大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现实,其中有着社会发展的、制度和体制的以及公共政策的缺陷等多方面复杂成因。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背景下影响公平与效率的制度因素,并且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解决这一矛盾的现实途径进行了探讨。 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公平与效率问题的文献综述以及本文主要概念的界定,指出公平是指权利、义务、责任的对称和均衡;效率的核心是资源的有效配置的问题,是公平的函数;制度从本质上讲,是通过权利与义务来规范主体行为和调整主体间关系的规则体系。第二部分介绍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历史研究,主要分析了它们之间发生关系的现实条件以及和谐社会与公平效率的关系。第三部分分析了现阶段影响公平效率的主要制度因素:社会保障问题、公民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垄断企业问题、寻租以及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尚不健全等。第四部分从九个方面对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制度安排作了详细研究。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把影响公平与效率的一些因素整合在制度研究的范围内,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对一些不可偏废的制度安排进行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