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湿热地区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品质调查与改善研究
【6h】

湿热地区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品质调查与改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空气品质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2.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空气品质标准和评价

2.1 空气品质相关标准

2.2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2.2.1 主观问卷调查(Subjective Questionnaire Survey)

2.2.2 暴露水平评价(Exposure Level Valuation)

2.3 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污染物来源及影响

2.3 湿热地区空调公交车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

2.3.1 主观评价

2.3.2 客观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湿热地区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品质测试方案

3.1 测试区域的选择及其介绍

3.2 测试线路

3.3 测试时间

3.4 测试仪器

3.4.1 Model-8762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仪

3.4.2 AZ8909风速仪

3.4.3 测试仪器校准

3.5 测试调查方法

3.5.1 客观测试测点布置

3.5.2 主观调查表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湿热地区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品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4.1 车内载客量调查

4.2 车内外空气相对湿度相关性测试

4.3 车内空气品质主观调查

4.4 车内二氧化碳浓度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湿热地区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品质的途经

5.1 研究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方法

5.2 控制方程

5.3 湍流模型

5.4 车内气流组织

5.4.1 室内气流组织的计算方法

5.4.2 车内气流组织方式与空气品质的关系

5.5 数值模拟

5.5.1 空调公共汽车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简化

5.5.2 边界条件设置

5.5.3 网格划分

5.5.4 车内四种典型气流组织方案模拟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声明

致谢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湿热地区空调公共汽车的使用已经变得相当普遍,而针对空调公共汽车内空气品质问题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
  本文选取广州作为典型湿热地区的代表,以空调公共汽车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车内载客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了客观的测试调查,测试调查结果表明,在上下班高峰时段内,车内载客量普遍在55~75人,属于严重超载,在此期间车内空气相对湿度有时比室外空气相对湿度高,二氧化碳浓度则高达2000ppm,超出了相关规定人体接受限值1500ppm,在客流低峰时段内,车内乘客数量通常在40人以下,车内空气相对湿度普遍要低于车室外的,二氧化碳浓度值通常能维持在200~400ppm。车内空气温度则不论何时通常能够维持在27℃左右,满足人体热舒适性要求。
  本文利用国际上通用的空气品质主观调查表对乘客主观感受进行了调查,发现乘客主要对车内空气异味和空气相对湿度表现出不满。通过对车内空气品质的主客观调查,可以得出结论,车内通风空调系统能够满足客流低峰时段内对车内空气环境的调控,而不能有效满足目前客流高峰期时段内对车内空气环境的调控。提高车内空气品质的方法有多种,本文主要拟从气流组织方面入手,通过改善车内气流组织形式以达到提高车内空气品质的目的。
  本文以车内空气品质数据的客观测试调查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典型空调公共汽车车室物理模型,并对车室做了一定的简化,引入了人体物理模型和座椅物理模型,按照乘客行为特征,分别在车内前部和后部位置布置了人体模型,根据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本文选取了四种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重点选取车内五位不同位置的乘客,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空调公共汽车内四种不同的气流组织方式下,排除人体所呼出气体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下,排除人体呼气差异性较大,并且发现在下送上回的置换通风方式下通风效果最佳,最易排除人体所呼出的空气,同时,在这种气流组织方式下,车内的气流速度均匀,排除各个位置乘客呼气的难易程度相当,在这种通风方式下可以有效降低乘客交叉感染病毒的概率,能够提高客流高峰期时通风空调系统对车内空气环境的调控,以满足人体乘车时的健康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