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订货型制造企业订单产品可制造性建模及分析
【6h】

订货型制造企业订单产品可制造性建模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产品可制造性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车间资源制造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与论文组织架构

1.4.1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4.2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订货型企业车间资源制造能力的研究

2.1 订货型制造企业的订单处理

2.1.1 订货型制造企业订单处理流程

2.1.2 订货型制造企业订单处理关键问题

2.1.3 制造型企业订单处理与车间资源制造能力的关系

2.2 制造型企业车间资源制造能力的规划

2.2.1 车间资源制造能力需求的确定

2.2.2 车间资源制造能力总工时的核算

2.3 订货型企业车间资源制造能力的评价

2.3.1 车间资源制造能力评价的四个基本假设

2.3.2 车间物理制造能力的评价

2.3.3 车间逻辑制造能力的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车间资源制造能力的产品可制造性建模

3.1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车间资源制造能力评价系统建模

3.1.1 多色集合理论的几个概念

3.1.2 多色集合理论的逻辑运算

3.1.3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车间资源制造能力建模步骤

3.2 基于多色集合理论的车间制造资源建模

3.2.1 车间制造资源建模概述

3.2.2 车间设备资源模型的建立

3.2.3 车间人力资源模型的建立

3.3 基于特征的订单产品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基于特征的订单产品分类及加工特征模型

3.3.2 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产品特征建模中的应用

3.3.3 产品零件数学模型的建立

3.4 零件加工特征的多工序方案的组成

3.4.1 工艺算子的匹配实现

3.4.2 工装算子的匹配实现

3.4.3 人力资源算子的匹配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目标约束函数的订单产品制造方案优选

4.1 产品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研究

4.1.1 工艺路线决策的问题

4.1.2 主特征工艺主干路线的生成研究

4.1.3 订单产品详细加工工艺路线的生成研究

4.2 基于约束条件的工序方案优选路线

4.2.1 基于工时约束的逻辑工艺可行性方案的判定

4.2.2 基于产品加工成本的工艺路线优选

4.2.3 基于改进的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的优选

4.3 实例分析

4.3.1 企业车间状况建模

4.3.2 企业订单处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5.1.1 系统设计目标

5.1.2 系统结构设计

5.1.3 系统流程图设计

5.1.4 系统开发环境

5.2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5.2.1 数据库需求分析

5.2.2 数据库的总体设计

5.2.3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5.3 系统的实现

5.3.1 辅助功能界面设计简介

5.3.2 系统主功能实现演示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申请的专利

声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针对当前企业订单处理不及时、报价不准确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依靠企业车间资源制造能力建模评价的方式来提高订单处理效率,经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车间设备资源模型和车间人力资源模型,实时掌握车间运行状况,对于加快订单处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车间工艺人员根据特征建模法建立订单产品特征矢量表达式,根据成组技术的基本原理对零件加工特征进行归类划分,将满足尺寸特征、精度特征等特征相似性的零部件划分为一类。然后,首先通过查询企业订单处理系统确定订单产品是新加工产品还是已加工产品,然后再进行产品可制造性判断。
   可制造性判断经历三个基本步骤:首先是物理制造能力的判断,所谓物理制造能力是指企业是否具备加工此类产品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这部分的实现主要借助多色集合理论和特征建模法,通过特征建模法建立产品零件加工特征矢量表达式,与利用多色集合理论建立的车间设备资源围道矩阵和人力资源围道矩阵进行析取和合取运算,得出可用设备资源算子、人力资源算子和工艺算子集合。其次是对订单产品逻辑制造能力的判断,所谓逻辑制造能力是指企业是否具备加工此类产品的工时和能否取得可观经济效益,产品加工工时的判断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是产品加工总工时核算,其二是工序工时的核算,这两部分的判断首先需研究订单产品零件可行的加工工艺路线,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主要借助递阶分层的方法,即首先研究主特征工艺路线主干,然后借助约束关系添加辅助特征工艺路线,从而生成多条完整的加工工艺路线,再对完整的工艺路线借助工时优选函数和成本优选函数进行筛选,得出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的评价对象。最后依据经济性、可靠性、设备利用率等评价指标参数,借助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对产品加工工艺路线进行优选。
   经过上述判断,对于企业可制造产品,企业给出订单报价及交货期,对于不能加工订单产品可采用转包或者合伙承包。为了体现论文研究的理论性和实用性,论文在分析过程中借助某企业生产实际,对企业生产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实例模型的列举增加了论文研究的紧密性和易读性。最后论文借助Access2003及Visual Ba-sic6.0对原型系统进行开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