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中风急性期血压变异与预后相关性、中医证候分布回顾研究
【6h】

缺血中风急性期血压变异与预后相关性、中医证候分布回顾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血压变异的理论研究

一、血压变异的概念

二、血压变异的分类及检测方法

三、生理性血压变异的调节因素

四、药物对血压变异的影响

第二节 血压变异与血管损伤相关研究

一、病理性血压变异的病理生理基础

二、血压变异与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研究

第三节 血压变异与脑梗死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血压变异与脑梗死发生风险相关研究

二、血压变异与脑梗死预后相关性的国内外研究

第四节 急性脑梗死分型

第五节 血压变异与脑梗死分型各亚型相关性研究

第六节 血压变异及中风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一、血压变异的中医证候研究

二、中风中医证候要素理论研究

三、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的现代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标准

六、临床观察方法

七、数据处理

八、质量控制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血压变异指标的特征

三、不同预后的脑梗死患者基线特征比较

四、血压变异与3个月不良预后相关性

五、血压变异在中医证候间的差异性分析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血压变异指标分析

二、3个月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

三、血压变异指标与3个月不良预后相关性分析

四、血压变异在不同中医证候间的差异性分析

五、本研究的局限性

六、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异与3个月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同时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异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差异。
  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6月收住在重庆市北碚中医院脑病一科和脑病二科病房且发病24小时以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2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确定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病因分型及中医证候分型。住院治疗方案均按照重庆北碚中医院脑病科缺血性卒中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执行。对需要进行血压管理的病例,按照2014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要求进行血压控制。入院后每天7am测量血压,连续测量14天。并通过计算获得每位患者急性期收缩压均数(SBPmean)、收缩压标准差(SBPsd)、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均数(DBPmean)、舒张压标准差(DBPsd)、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脉压差均数(PPmean)、脉压差标准差(PPsd)、脉压差变异系数(PPcv),平均动脉压均数(MAPmean)、平均动脉压标准差(MAPsd)、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MAPcv)等血压参数。计量资料运用秩和检验、分类资料运用卡方检验将样本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将血压参数按四分位数间距分层,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各血压参数和3个月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运用秩和检验进行急性期血压变异在不同中医证候之间分布及差异性比较。
  结果:
  (1)、在单因素分析中可见年龄、性别、房颤、CISS分型、入院时NIHSS及舒张压均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变量在两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
  (2)、回归分析中,SBPmean、SBPsd、SBPcv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层后,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上述指标与3个月不良预后无相关性,调整多元参数后,SBPmean、SBPsd、SBPcv与3个月不良预后同样不存在相关性;
  (3)、回归分析中,DBPmean、DBPsd、DBPcv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层后,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上述指标与3个月不良预后无相关性,调整多元参数后,DBPmean、DBPsd、DBPcv与3个月不良预后依旧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性;
  (4)、回归分析中,PPmean、PPsd、PPcv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层后,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上述指标与3个月不良预后无相关性,调整多元参数后,PPmean、PPsd、PPcv与3个月不良预后仍然不存在相关性;
  (5)、回归分析中,MAPmean、MAPsd、MAPcv按照四分位数间距分层后,调整年龄、性别因素后,上述指标与3个月不良预后无相关性,调整多元参数后,MAPmean、MAPsd、MAPcv与3个月不良预后依旧不存在相关性;
  (6)、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虚风动、痰热腑实五组症候类型的各血压参数指标进行Kruska-Wallis法多样本比较秩和检验结果显示,各血压指标中仅收缩压均数(SBPmean)在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而其他血压指标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收缩压均数(SBPmean)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提示气虚血瘀组和风火上扰组之间收缩压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动脉压血压变异指标与3个月不良预后之间无相关性。收缩压均数在气虚血瘀症与风火上扰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具体差别还需进一步研究确定,血压变异指标(标准差、变异系数)在气虚血瘀、风痰阻络、风火上扰、阴虚风动及痰热腑实症候之间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 作者

    刘嘉佳;

  • 作者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西医结合临床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立新;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风;
  •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压变异; 中医证候; 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