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AJ热灸治疗仪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6h】

CAJ热灸治疗仪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1.1.1 中医病名

1.1.2 中医病因病机

1.1.3 中药治疗

1.1.4 针灸治疗

1.1.5 小结

1.2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1.2.1 概述与流行病学

1.2.2 病理变化

1.2.3 危险因素

1.2.4 颈椎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1.2.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和退出试验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含量估计

2.2.2 随机对照方法及盲法实施

2.2.3 试验医疗器械

2.2.4 治疗方法

2.2.5 疗效评价标准

2.2.6 不良事件及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线分析

2.3.2 观察指标

2.3.3 治疗结果

2.3.4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章 讨论

3.1 立论依据

3.2 对照组选择依据

3.3 选穴依据

3.4 主要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

3.5 热灸治疗仪原理

3.6 研究结果分析

3.7 不足与展望

3.8 讨论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与DAJ-10多功能艾灸仪对照,客观地评价CAJ热灸治疗仪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把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热灸治疗仪组)和对照组(多功能艾灸仪组),每组各35例。
  两组选穴均为双侧颈椎阳性反应平面夹脊穴(共两对)、肩中俞穴、中渚穴和大椎穴。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CAJ热灸治疗仪和DAJ-10多功能艾灸仪进行治疗,而操作方法相同,均将适量细艾绒填充在护垫中央,对准将要施灸的穴位,压紧护垫,选择相应的绑带或医用胶布将灸头固定在护垫上,灸头发热体对准细艾绒处,并调节温度为50~54℃,以患者能耐受,不起泡为原则。
  治疗频率与时间:隔日1次,每次治疗40分钟,每周3次,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随访1个月。
  采用疼痛计分(VAS)、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5次后、治疗结束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评估,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把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包中,进行数据的管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显著性检验、非劣效性检验、双侧检验;并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性质(计量、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类资料用X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
  结果:
  1.基线比较情况:试验组、对照组入组病例的年龄、民族、职业、病程、治疗史、过敏史、合并疾病、平时服用药物、人口学特征(体重、身高)和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的差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2.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
  ①热灸治疗仪组治疗前、治疗第5次后、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个月评分分别为5.06±1.63、3.26±1.27、1.88±1.16和1.23±0.71;多功能艾灸仪组则分别为5.01±1.46、3.70±1.57、2.74±1.42和2.40±1.61。
  ②统计结果提示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个月进行的评分差异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而治疗5次后时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进行治疗后,两组间减分率比较,热灸治疗仪组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多功能艾灸仪组,且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个月后减分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1)。
  ③组内比较显示,两组在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时点及随访1个月时点进行评分,VAS得分均较前下降,总体为下降趋势,且组内各时点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本分析结果提示,热灸治疗仪在短期和中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多功能艾灸仪。
  3.颈痛量表(NPQ)评价:
  ①热灸治疗仪组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个月评分分别为34.41±11.42、19.72±9.25、10.68±7.87、8.93±6.44;多功能艾灸仪组则分别为37.09±16.60、23.81±10.76、18.25±9.77、16.81±13.02。
  ②统计结果提示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个月进行的评分差异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而治疗5次后时点NPQ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进行治疗后,两组间的证候计分减分率比较,热灸治疗仪组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多功能艾灸仪组,且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个月后减分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8)。
  ③组内比较显示,两组在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时点及随访1个月时点进行评分,NPQ得分均较前下降,总体为下降趋势,且组内各时点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本分析结果提示,热灸治疗仪在短期和中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多功能艾灸仪。
  ⑤总有效率:热灸治疗仪组(共32例)痊愈28例、显效1例、有效0例,总有效率93.7%;多功能艾灸仪组(共32例)痊愈27例、显效2例、有效2例,有效率总96.9%。
  4.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①热灸治疗仪组治疗前、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及随访1个月评分分别为15.37±4.99、8.68±6.52、5.43±5.48及6.25±6.75;多功能艾灸仪组则分别为14.93±4.99、9.87±5.05、7.81±5.34及8.00±6.28。
  ②治疗结束后进行的评分差异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治疗5次后以及随访1个月的时点证候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P=0.287)。进行治疗后,两组间的证候计分减分率比较,热灸治疗仪组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多功能艾灸仪组,但仅治疗结束后减分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治疗5次后及随访1个月时点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2,P=0.145)。
  ③组内比较显示,两组在治疗5次后、治疗结束后时点进行评分,证候计分均较前下降,而在随访1个月时点证候计分较治疗结束后时点稍有回升,但总体趋势仍为下降趋势,且组内各时点进行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本分析结果提示,热灸治疗仪在短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多功能艾灸仪,且二者的中期疗效相当。
  5.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器械对受试者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本临床试验共发生4例共4例次不良事件(出现皮肤局部起泡,如黄豆大小,经处理后无任何后遗症),主要是因为灸头固定不良引起的烫伤,其中热灸治疗仪组2例2例次,例数发生率为5.88%,多功能艾灸仪组2例2例次,例数发生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CAJ热灸治疗仪和DAJ-10多功能艾灸仪疗效相当,均可降低颈椎病患者VAS、NPQ和中医症候总评分,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两种器械对受试者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提示热灸治疗仪治疗颈椎病颈痛有效、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