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反化学位移成像在脊柱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6h】

正反化学位移成像在脊柱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化学位移成像在临床的应用

(一)化学位移成像的原理

(二)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SI)成像应用基础

(三)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SI)成像在肿瘤病变的应用

二、MRI多参数成像在良恶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鉴别诊断应用

(一)MRI常规序列

(二)DWI弥散加权成像

(三)化学位移双回波成像在良恶性压缩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四)磁共振波谱(MRS)成像

(五)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方法与材料

(一)一般资料

(二)MRI检查方法

(三)正反化学位移成像的图像后处理

(四)观察指标

(五)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

二、结 果

(一)正常组相对信号强度成像表现

(二)良性压缩性骨折组成像表现

(三)恶性压缩性骨折成像表现

(四)各组成像相对信号强度间的关系

结语

一、讨 论

(一)研究结果讨论

(二)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二、结 论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
  脊柱为转移瘤的好发部位,有时原发肿瘤隐蔽,脊柱转移可为首发症状,多见于胸、腰椎。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的鉴别又比较困难。对椎体良恶性压缩性骨折进行早期鉴别,有助于对原发肿瘤作出正确的TNM分期或及早发现原发病灶,而且对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常规 MRI、CT、X线对良恶性压缩性骨折缺乏特征性,正反相化学位移位技术能在细胞水平显示同时含有脂肪和水成分的组织或病变,尤其对脂肪信号相当敏感,能很好的反应脂肪与水的比例、MRI正反相化学位移成像(CSI)对肾上腺、肝脏的评价价值得到肯定,已经成为肝脏扫描的常规序列,CSI在椎体病变诊断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还处起步阶段。
  目的:
  评价正反化学位移成像(CSI)在良恶性压缩性骨折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应用GE HDX1.5 T超导核磁共振扫描仪对50例126个椎体MRI平扫、正反化学位移成像和常规增强扫描,分别测量正反化学位移成像的反相位信号强度、正相位信号强化;分析各组相对信号强度。根据临床表现,X光、CT、ECT、SPECT-CT等影像学资料,年龄以及病理结果将126个椎体观察对象分为正常椎体组35个椎体,良性压缩性骨折组44个椎体(结核2例,血管瘤1例,单纯压缩性骨折30例,胸椎20、腰椎24)、恶性压缩性骨折组17例47个椎体(转移瘤17例,颈椎2个,胸椎21个,腰椎24个)。分别对各组参数进行计量资料秩和检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正常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36±0.11),在95%的可信区间内最小值0.19,最大值0.59。良性压缩性骨折组相对强度平均值为(0.65±0.17),在95%的可信区间内最小值0.39,最大值0.98。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组平均信号强度(0.82±0.14),在95%的可信区间内最小值0.65,最大值0.99。
  2.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良性压缩性骨折组与正常椎体组,恶性压缩性骨折组与正常椎体组,良性压缩性骨折组与恶性压缩性骨折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1,P﹤0.05)。
  结论:
  1.正常椎体组相对信号强度最小,其次是良性压缩性骨折组相对信号强度,恶性压缩性骨折组相对相对信号强度最大。
  2.正常组相对信号强度与良性组相对信号强度,良性组相对信号强度与恶性组相对信号强度之间有交叉,恶性组相对信号强度有两例SIR值小于0.5位于正常组间,每两组相对信号强度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
  3.正反化学位移成像对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良恶压缩性骨折有鉴别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