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EG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证候与胃镜相表关现性相分关析性分析
【6h】

CEG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证候与胃镜相表关现性相分关析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西医研究现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慢性胃炎的西医诊断和分类研究

(三)慢性胃炎的分级分期

(四)糜烂性胃炎内镜表现及临床表现相关性

(五)糜烂性胃炎与Hp相关性

(六)糜烂性胃炎内镜下特点及病理相关性研究

(七)糜烂性胃炎的西医治疗研究

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三、中医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慢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研究

(二)中医对CEG辨证论治的研究

(三)慢性胃炎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胃镜表现、Hp感染相关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病例选择

(二)证型判断

(三)样本量估算

(四)观察项目

(五)临床观察表的填写

(六)数据管理

(七)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CEG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内镜糜烂分级、糜烂部位差异

(三)CEG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内镜糜烂分级与证候程度差异

(四)CEG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Hp检出率差异

(五)CEG各观察项目之间相关性分析

四、讨 论

(一)CEG的流行病学特点

(二)CEG的内镜表现与临床证候

(三)CEG的Hp检出率

五、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对慢性糜烂性胃炎(CEG)临床上常见的肝胃不和型和脾胃湿热型两个证型的内镜下表现与临床证候的差异及其相关性进行调查分析,希望可以通过临床证候部分推测患者内镜表现,并探讨将内镜表现延伸作为中医望诊资料的方法。
  方法:
  1、收集CEG病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各80例(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03年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将所有CEG患者的证候、胃镜表现按一定标准分级(中医证候评分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内镜诊断分级标准参照《2003年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大连会议慢性胃炎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试行意见》)。
  2、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录入管理和分析,设定检验水平α=0.05,一般情况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中位数(M),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及率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运行Analyze-compare means-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模块;多组、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运行Analyze-Nonparametric Tests-Two-Independent-Samples模块;计数资料采用R×C表χ2检验,运行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模块;相关性分析运行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模块,相关系数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并对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
  1、CEG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型男性患者较多;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分段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型多见于30-50岁之间,脾胃湿热型多见于40-60岁之间。
  2、CEG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内镜糜烂分级、糜烂部位、Hp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G辨证分型与内镜糜烂分级、Hp检出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3、CEG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胃痛、胃胀、嗳气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吐酸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吐酸程度肝胃不和型较脾胃湿热型高。
  4、CEG肝胃不和型内镜糜烂分级与证候总分、年龄呈正相关,与其他观察项目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CEG脾胃湿热型内镜糜烂分级与病程呈正相关,与其他观察项目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CEG肝胃不和型内镜糜烂分级与证候总分、年龄呈正相关,脾胃湿热型内镜糜烂分级与病程呈正相关,与其他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据此,在拟诊为慢性胃炎的患者中,可根据患者辨证分型、证候总分、年龄、病程推测其内镜轻重程度,选择性行胃镜检查。
  2、以内镜糜烂分级、糜烂部位、Hp检出率来描述内镜表现特点,无法辨别CEG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要探讨将内镜表现作为望诊之延伸应用于临床的方法,其研究方案设计应该为大样本量、多中心、涵括被研究疾病的所有证型及内镜下各方面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