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林应强教授改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6h】

林应强教授改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古代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及相关病证名称的认识

(二)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二、现代文献研究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与表现及其鉴别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生理学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

(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五)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六)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八)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方案

(一)病例选择

(二)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三)临床操作规范

(四)设计临床观察表,随访卡及操作手册

二、临床研究实施过程

三、基线资料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疗效比较分析

(二)随访比较

(三)不同观察时点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四)病例收集情况

(五)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五、讨论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

(二)常用治疗手法与疗效

(三)疗效分析

(四)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

附录二:林应强教授改良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流程

附录三:临床症状体征记录表

附录四:安全性检查

附录五: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记录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改良林应强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制定科学及规范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临床操作方案。
  方法:以广东省中医院按摩科2008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病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经改良的提拉旋转斜扳法,对照组采用提拉旋转斜扳法,每次治疗前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对所有对象做一次评定,并观察治疗后有无不良反应发生;一疗程结束后再做一次评定,疗程内痊愈的不再继续治疗,但会获得随访。最后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⑴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改善指数和改善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⑵各节段治疗前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者具有可比性;⑶分别使用不同手法治疗一个疗程后,再检测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结果显示:各节段治疗前后、同节段两小组治疗后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同节段间治疗后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比较:L3/4与L4/5治疗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3/4、L4/5治疗组与L5/S1治疗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①两种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但是经改良的提拉旋转斜扳法的功能改善程度比提拉旋转斜扳法更明显;②两组中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功能障碍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L3/4与L4/5治疗组患者改善指数和改善率优于同节段的对照组患者,表明经改良的提拉旋转斜扳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对L3/4与L4/5功能改善均优于提拉旋转斜扳法;③研究发现提拉旋转斜扳法改良手法治疗病变在L3/4与L4/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针对性更强、疗效更显著的特点,适宜在临床中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