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短期预后的疗效分析
【6h】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短期预后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前言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纳入标准

2.1.2 病例排除标准

2.1.3 纳入病例一般情况及分析

2.2 影像学资料

2.2.1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影像

2.2.2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两种手术治疗后的术后复查影像

2.3 手术方式

2.3.1 开颅血肿清除术

2.3.2 微创穿刺引流术

2.4 患者短期预后的量化评分方法

2.5 数据采集与整理,选择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统计纳入患者情况并进行分析

3.2 手术方式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3.3 手术时机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3.3.1 超早期组两种手术方式的统计学比较

3.3.2 早期组两种手术方式的统计学比较

3.3.3 晚期组两种手术方式的统计学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高血压与高血压脑出血的流行病学现状

4.2 高血压脑出血过程中的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4.3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4.4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的选择

4.5 高血压脑出血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4.6.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

4.6.2 高血压术后颅内感染

4.6.3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

4.6.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

4.7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康复治疗

4.8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设定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共纳入病例152例。按发病时间至手术时间分为3组,即超早期组(6小时以内)46例、早期组(6~24小时)67例、晚期组(超过24小时)39例。发病的部位均在基底节区,采取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开颅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另一种为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比较采用三种手术时机及两种不同术式的患者术后1个月GOS评分(4~5分为近期疗效优良)情况。
  结果:术后1个月GOS评分结果显示超早期组优良率为86.96%(40/46),略高于早期组86.57%(58/67),明显高于晚期组4872%(19/39),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001),但超早期组与早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开颅组与微创组的患者术后1个月GOS评分结果显示的优良率(分别为76.62%(59/77)、77.33%(5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
  结论:超早期和早期的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手术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