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红锥组织培养中褐化抑制方法研究
【6h】

红锥组织培养中褐化抑制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 略 词 表(Abbreviation)

目录

1 前言

1.1 红锥介绍

1.2 红锥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1.3 植物组织培养褐化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及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无菌体系的建立

2.3 不同处理对外植体褐化抑制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增殖过程中褐化抑制的影响

2.5 诱导效果评价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基对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外植体褐化抑制的影响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增殖培养中褐化的影响

3.4 不同防褐化剂对增殖培养中褐化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Miq.)隶属壳斗科(Fagaceae)栲属(Castanopsis),常绿乔木,是南方地区重要的乡土珍贵阔叶用材和高效多用途速生树种。组织培养技术是红锥优树快速繁殖及无性化推广的重要技术途径,但褐化严重影响其高效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本文通过对外植体灭菌方法、取材时间、幼嫩程度、基因型、光照及温度等技术要素、防褐化剂种类应用等进行对比试验,探索了外植体诱导防褐化的方法;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其浓度、防褐化剂及其浓度等进行对比试验,探索了增殖培养中防褐化的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初步建立了红锥优树外植体采集、处理及诱导过程防褐化技术措施。
  (1)采用酒精进行外植体表面消毒,会加剧外植体褐化程度。
  (2)外植体采集时间对褐化率无显著影响,但对诱导率、污染率有极显著影响。10月份取材效果较好,诱导率为48.9%。
  (3)外植体幼嫩程度对诱导率、褐化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增加,褐化率加大。试验表明选取半木质化枝条中部3~5节效果最佳。
  (4)基因型对诱导率、褐化率有极显著影响。试验用的6个母株,以HZ3诱导效果最佳,褐化程度轻,腋芽萌动快,长势好,诱导率达62.2%,褐化率为48.9%。
  (5)黑暗及低温预处理对褐化率无显著影响。
  (6)防褐化剂VC、PVP的效果好。添加VC(80 mg.L-1)的腋芽萌动快,芽饱满且壮,长势好,诱导率、褐化率分别为47.8%、33.3%;添加PVP(1.0 g.L-1)的褐化率和诱导率分别为12.2%、56.7%,腋芽长势好。
  红锥优树组培无菌系建立技术程序为:于10月份剪取幼嫩合适的外植体,较佳的诱导培养基:改良MS+6-BA1.0mg.L-1+ NAA0.05mg.L-1+ PVP1.0g.L-1(或VC80 mg.L-1)。
  2、初步建立红锥增殖培养中防褐化措施。
  (1)细胞分裂素及其浓度对增殖系数、褐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6-BA增殖及防褐化效果均较ZT、KT好,浓度为1.0 mg.L-1时,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2.14,褐化率为54.5%。
  (2)细胞生长素及其浓度对褐化率无显著影响,对增殖系数有极显著影响,其中NAA效果较IBA好,浓度0.05 mg.L-1时,效果最佳,增殖系数达2.22。
  (3)不同浓度的防褐化剂对褐化率、增殖系数有极显著影响。低浓度Na2S2O3(0.1g.L-1、0.5 g.L-1)、AC、PVP、VC均可降低褐化程度。不同防褐化剂对增殖效果影响差异显著,Na2S2O3、AC的增殖系数低,长势差,对芽生长造成不良现象;PVP(0.5 g.L-1、1.0 g.L-1)增殖系数分别为1.88、1.92,效果一般,长势良好;VC的增殖效果最好,整体芽长势好,其中VC(80 mg.L-1)最佳,增殖系数为2.27、褐化率为31.1%,芽长势好,壮且翠绿。
  红锥优树组培较佳的增殖培养基:改良MS+6-BA1.0 mg.L-1+NAA0.05 mg.L-1+VC80 mg.L-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