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洗浴污水余热回收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6h】

高校洗浴污水余热回收热泵系统的设计与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能源与环境问题

1.1.2 洗浴污水余热浪费问题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系统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2.1 热泵技术

2.1.1 热泵技术发展概况

2.1.2 热泵系统的分类

2.2 污水源热泵技术

2.2.1 污水源热泵技术发展概况

2.2.2 污水源热泵工作原理

2.2.3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分类

2.2.4 污水源热泵在洗浴废水回收上的应用

2.2.5 污水余热回收的节能原理

2.3 蓄热技术

2.3.1 显热蓄热

2.3.2 潜热蓄热

2.3.3 化学能蓄热

2.4 高校洗浴污水余热回收效益

第3章 系统评价体系

3.1 能量分析法

3.2 (火用)分析法

3.2.1 (火用)相关概念

3.2.2 (火用)平衡方程

3.2.3 (火用)效率

3.2.4 (火用)损率

3.2.5 (火用)分析法步骤

3.3 能级分析法

3.4 系统经济性评价方法

3.5 系统环保性评价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余热回收热泵系统工程项目

4.1 工程概况

4.2 学校浴室基本情况调研

4.2.1 改造前学校浴室基本情况

4.2.2 改造后学校浴室基本情况

4.2.3 相关水体温度调查

4.2.4 洗浴用水量调查

4.3 污水水质对系统的影响

4.3.1 水质各项指标对设备的影响

4.3.2 学校洗浴污水水质调查

4.3.3 污水水质的评价指标

4.3.4 对洗浴污水进行定性

4.4 污水源热泵直接式与间接式系统对比选择

4.4.1 两系统热力性能比较

4.4.2 两系统在经济性比较

4.5 辅助热源的选择

4.5.1 设置辅助热源的必要性

4.5.2 辅助热源的对比选择

4.6 洗浴热水联合供应系统

4.6.1 洗浴热水联供系统原理

4.6.2 联供系统各热源承担的负荷

4.7 依据污水温降对热泵机组进行选择

4.8 运行方式的对比选择

4.9 联供系统的运行情况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系统评价

5.1 系统基本情况

5.2 一次能源利用率的分析

5.3 系统投资回收期分析

5.4 系统污染气体减排分析

5.5 系统(火用)效率分析

5.5.1 对子系统储热水箱进行(火用)分析

5.5.2 对子系统热泵系统进行(火用)分析

5.5.3 对整个热水系统进行(火用)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近些年,能源短缺、环境恶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世界各国纷纷研究探索着节能减排的新道路:减少高品位能源的使用、用低品位能源代替高品位能源,以及回收再利用低品位能源。热泵就是一种能将低品位能源转换成高品位能源的装置。由于其具有高效、节能的优点,近些年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已趋于成熟。另外,高校洗浴污水排走时携带着大量的可以被回收利用的余热。加上其具有流量大、水温稳定、收集时间固定、处理集中等特点。其较适合作为热泵的低温热源。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热泵技术对洗浴污水中的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想法。
  本文研究的主线是以本校洗浴中心为工程资料背景,对洗浴污水余热回收系统进行系统设计与评价。采用的方法为工程资料调研、数据实测整理、理论计算、方案对比。调研得到相关系统设计数据依据;采用理论计算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用三种方案对比形式,对系统进行经济性、环保性评价。最后建立系统的黑箱模型,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及整个系统进行了(火用)效率分析。
  本校洗浴中心规模为平均每天洗浴人数为1500人,年运行时间为280天。如果采用余热回收,可回收热量3.8×109KJ/a,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30吨,节约燃料费用84500元;学校洗浴废水水质低于二级出水标准,并且水质稳定性指标为5.13属于轻度结垢标准;然后就对系统设计中设计到的系统形式选择、辅助热源的选择、联供系统的提出、运行方式的对比选择等进行逐项分析,最终确定系统形式为:间接式污水源热泵+蓄热电热水锅炉。通过三方案计算对比,得出其在经济性与环保性上的优势。建立(火用)分析模型对子系统进行分析,得出储热水箱(火用)效率为14.6%,热泵系统(火用)效率为53.8%。对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得出洗浴污水余热回收热水系统的(火用)效率为12.97%,较高于燃气锅炉的(火用)效率9.5%。虽然高于燃气锅炉但是本身(火用)效率不高,致使系统(火用)效率低得主要原因是选择以电能为辅助热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