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25例新生儿B族链球菌脓毒症临床分析
【6h】

125例新生儿B族链球菌脓毒症临床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前 言

1.1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及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 果

3.1 临床资料

3.2产前孕母GBS筛查及产前抗生素使用情况

3.3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比较

3.4血常规、CRP及PCT检查

3.5脑脊液检查

3.6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3.7 影像学检查

3.8 抗生素治疗

3.9 转归

第4章 讨 论

4.1 GBS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4.2早发型GBS脓毒症分析

4.3晚发型GBS脓毒症分析

4.4 GBS脓毒症实验室检查

4.5 GBS脓毒症抗生素及其他治疗

4.6 GBS化脓性脑膜炎治疗

4.7展望与不足

第5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脓毒症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临床早期识别B族链球(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7家医院新生儿科(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珠海市人民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惠州市妇幼保健院、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血培养和(或)脑脊液培养无乳链球菌阳性病例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日龄分为早发型组(发病日龄≤7d)和晚发型组(发病日龄>7d)。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临床抗生素使用及治疗转归。 结果:确诊无乳链球菌脓毒症125例,早发型86例(68.8%),晚发型39例(31.3%);男66例,女59例;足月儿110例,早产儿15例,其中11例为早发型。早发型患儿以气促、呻吟呼吸系统症状为主(62.8%,54/86),晚发型患儿以高热为首发症状(76.9%,30/39);早发型合并宫内感染性肺炎多见(66.3%,57/86),晚发型合并颅内感染多见(72.4%,21/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监测GBS脓毒症患儿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等,早期降钙素原较CRP值升高明显,CRP升高相对滞后,白细胞计数异常69例,其中29例<5.0×109/L(1.2-4.68×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13例,其中2例患者血小板最低值<20×109/L,均出现严重脓毒症表现。菌株药敏试验提示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敏感率高,对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69.3%、75.8%。研究中仅29例(23.2%)采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单药抗感染治疗,两联抗菌药物使用者84例(67.2%),三联抗生素使用12例9.6%,合用美罗培南32(25.6%)例,合用万古霉素26例(20.8%)例。痊愈74例(56.66%),病情好转出院27例(23.33%),12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后期随访其中2例死亡。8例签字出院。11例死亡,病死率为8.8%(11/125),其中早发型死亡率5.6%(7/125),晚发型死亡率3.2%(4/125)。 结论:新生儿GBS脓毒症临床表现不典型,进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工作中应结合PCT、CRP值、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值变化,早期识别GBS感染,并根据该菌耐药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

著录项

  • 作者

    黄薇;

  •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暨南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儿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广,柳国胜;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新生儿; 链球菌; 脓毒症;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