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视障人群主体差异下的媒介接触行为研究——基于广州市视障人群媒介接触行为调查的分析
【6h】

视障人群主体差异下的媒介接触行为研究——基于广州市视障人群媒介接触行为调查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文献回顾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2.2 研究思路及方法选择

2.3 研究维度

2.4 具体研究设计

3 结果及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

3.2 访谈及观察法简述

4 综合讨论

4.1 视障人士个人背景与媒介接触行为的关系总结

4.2被手机、电脑俘获的新新视障人群

4.3 作为“(健全)人的延伸”的大众媒介

4.4“了不起的盲人”:拟态环境的“英雄情结”

4.5 与媒介渴望对立而存的自我矛盾

4.5 由现象到本质——作为中介的“自我认知”

5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科研成果

后记

展开▼

摘要

特定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和媒介素养对该群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着族群整体的社会认知,甚至其社会行为及社会地位。然而,就个体而言,其媒介接触行为又与其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等紧密联系,由此,视障人士的媒介接触行为还应受到其视力类型的影响。
  本研究以视障人士的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媒介素养和社会地位作为出发点,对这一群体在个体背景差异下,其媒介接触行为呈现出的规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并同时探究在“媒介是人的延伸”理论下,被健全人语境控制的大众媒介在视障人士的媒介接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在本研究过程中,笔者综合使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力求多角度、立体化地全面、真实地呈现这一规律。最终发现视障人士的个体背景与其媒介接触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个体视障人士的年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及视力类型等通过自我认知这个中介量而作用于其媒介接触行为。
  除此之外,本文还发现在新媒体时代,手机和电脑早已深入视障人士的生活,成为其主要使用的媒介类型,也进一步发现,在个体差异下的视障人士共同的强烈媒介诉求以及差异化的诉求表达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