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棕囊藻及东海原甲藻的除藻研究
【6h】

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棕囊藻及东海原甲藻的除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赤潮治理研究的意义

1.2 赤潮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1.2.1 赤潮研究的方向

1.2.2 国内外赤潮治理方法概述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赤潮藻种的选择

1.3.2 藻种的培养

1.3.3 药物的筛选及除藻实验

1.3.4 球形棕囊藻(珠海株)生活史研究

第二章 藻种的培养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和仪器

2.1.2 藻种米源及培养

2.1.3 生长曲线的绘制

2.1.4 吸光度值对藻细胞密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球形棕囊藻(汕头株)的培养研究

2.2.2 东海具齿原甲藻的培养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溴氯海因对球形棕囊藻(汕头株)和东海具齿原甲藻的除藻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2 溴氯海因纯度的测定

3.1.3 实验藻液的培养

3.1.4 溴氯海因除藻剂的配制

3.1.5 除藻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溴氯海因对球形棕囊藻(汕头株)的除藻研究

3.2.2 溴氯海因对东海具齿原甲藻的除藻研究

3.2.3 溴氯海因对球形棕囊藻(汕头株)和东海具齿原甲藻除藻效果对比

3.3 小结

第四章 二溴海因对球形棕囊藻(汕头株)利东海具齿原甲藻的除藻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2 实验藻液的培养

4.1.3 二溴海因除藻剂的配制

4.1.4 除藻实验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二溴海因对球形棕囊藻(汕头株)的除藻研究

4.2.2 二溴海因对东海具齿原甲藻的除藻研究

4.2.3 二溴海因对球形棕囊藻(汕头株)和东海具齿原甲藻的除藻效果对比

4.3 溴氯海因与二溴海因除藻效果比较

4.3.1 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球形棕囊藻(汕头株)的除藻效果比较

4.3.2 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东海具齿原甲藻的除藻效果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球形棕囊藻(珠海株)的实验室培养及生活史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1.2 藻种的采集

5.1.3 藻种的纯化和培养

5.1.4 生长形态及生活史研究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球形棕囊藻(珠海株)的种属

5.2.2 球形棕囊藻(珠海株)的培养研究

5.2.3 球形棕囊藻(珠海株)的生活史研究

5.3 小结

第六章 球形棕囊藻(珠海株)赤潮的模拟除藻研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6.1.2 模拟除藻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除藻实验结果

6.2.2 除藻结果分析

6.2.3 对其它生物的影响

6.2.4 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囊泡作用过程及机理探讨

6.3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球形棕囊藻和具齿原甲藻分别是我国南部海域和东部海域常见的有害赤潮原因种,其治理方法的研究是当前赤潮研究的重点。
  本论文研究了球形棕囊藻(珠海株)的群体生活史,新发现了一条囊泡形成的途径:形成囊泡初期的细胞小群体能够通过多糖类物质的相互黏附并融合为一,最终发展成为单个囊泡。经此方式形成的囊泡从小型囊泡到大型囊泡都具有壳层藻细胞成块状分布的独特特征。
  根据球形棕囊藻(汕头株)和东海具齿原甲藻的培养及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我们选择了藻液的指数生长中期进行除藻研究。以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作为除藻剂,对汕头株球形棕囊藻和东海具齿原甲藻进行除藻研究。发现溴氯海因对细胞密度为3.29×10~6Cell/ml的汕头株球形棕囊藻有90%除藻率的有效除藻浓度为38mg/L;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2.80×10~6Cell/ml东海具齿原甲藻有90%除藻率的有效除藻浓度分别为20mg/L和25mg/L,此外我们还探讨了两种药物的除藻机理。
  为了验证药物的实际除藻效果,我们采集自然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赤潮及海水,进行模拟除藻实验。实验证明溴氯海因和二溴海因对自然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赤潮有更好的除藻效果,而且对其它生物影响小,对环境友好,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