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女性乳腺癌的预防知信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评估模型的初步探讨
【6h】

女性乳腺癌的预防知信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评估模型的初步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

2 乳腺癌的早期预防筛查现状

3 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现状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女性乳腺癌预防知信行现状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讨论

第三章 广东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1 研究结论

2 本研究的局限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新发女性乳腺癌病例约24.9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且近十几年来呈总体上升并趋于年轻化的态势,防治形势严峻。乳腺癌的生存率取决于癌症分期以及分子类型,早期诊断的原位乳腺癌5年生存率高达99%,明显高于延误诊断晚期乳腺癌的26%。由于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早期筛查与预防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策略。有研究显示,我国大部分女性防癌意识较差,对乳腺癌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普遍缺乏乳腺疾病早期筛查的意识,早期筛查率和参与度较低。医学院校女教职工和女大学生作为健康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公众提供专业、准确的疾病防治知识,她们对乳腺癌的认识、态度和筛查行为将直接影响乳腺癌早期预防工作的成效。加强医学院校女性群体的乳房健康教育,是进一步增强公众乳腺保健意识的重要举措。
  另外,明确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对其早期预防工作极为重要,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筛选高危人群,是进行乳腺癌早期预防筛查的首要工作。上世纪末以来,国外已开展了乳腺癌发病风险评估模型的系列研究,其中Gail等提出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但该模型主要应用于白色人种,相关报道指出Gail模型在其他人种和区域的适用性、敏感性较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乳腺癌的发生率和风险因素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难以构建统一适用的女性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因此,要做好乳腺癌的筛查工作,非常有必要建立适合本地区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为乳腺癌早期筛查及干预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进一步建立适合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特点的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区域性数据。
  研究目的:
  1.探讨分析某医学院校女性乳腺癌的早期预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广东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3.初步构建基于本地区人群特征的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评估模型,为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高危人群的界定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分为两部分内容:
  1.女性乳腺癌预防知信行现状分析:分别采用便利抽样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医学院校600名女教职工和900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用均数±标准差及构成比描述其乳腺癌预防知信行现状,采用,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知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
  2.广东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年龄为匹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62名新发女性乳腺癌患者和362名健康女性进行乳腺癌危险因素调查。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筛选,初步构建基于本地区人群特征的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评估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正确率、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等指标。选择约登指数最大值时的切点作为乳腺癌发病高、低危险度的切割点。最后采用初步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内样本数据回代,并采用Fisher判别分析评价其判别效能。
  研究结果:
  1.第一部分:女性乳腺癌预防知信行现状分析
  乳腺癌预防知识方面,女教职工及女大学生的乳腺癌预防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72.5%、65.5%,知识及格率分别为81.8%和45.3%,专业、年级、文化程度、乳房良性疾病史、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乳腺保健知识途径以及行为得分是影响医学院校女性乳腺癌预防知识认知度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预防态度方面,绝大多数(98.0%)医学院校女性都认可乳腺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于乳房自检,94.1%都同意这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但却只有56.6%的女教职工和41.0%的女大学生同意能正确执行。值得注意的是,仍然约有20%的医学院校女性表示很难获得乳房保健知识。
  乳腺癌预防行为方面,女教职工及女大学生的乳腺癌预防行为及格率分别为71.6%、36.2%。乳腺癌预防行为及格分布情况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专业、年级、婚姻状况、乳房良性疾病史、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乳腺保健知识途径以及知识得分的影响。
  2.第二部分:广东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早(<12岁)X1、行经年数长(≥35年)X2、流产次数多(≥3次)X3(3)、母乳喂养X4、乳腺癌家族史X5、常感觉精神压抑X6、熬夜X7、睡觉戴胸罩X8、高脂饮食X9(1)、经常吃新鲜水果蔬菜X10、经常吃肥肉X11、饭菜偏油X12等因素为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其中母乳喂养和经常吃新鲜水果蔬菜为乳腺癌的保护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及变量赋值,本研究初步构建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为:
  Y=24*X1+14*X2+24*X3(3)-12*X4+38*X5+25*X6+14*X7+12*X8+10*X9(1)-16*X10+23*X12+13*X13
  模型效能评价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95%置信区间为(0.752-0.819)。曲线下面积(AUC)与0.5(AUC=0.5时,表示无诊断价值)比较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约登指数确定乳腺癌发病高、低危险度的最佳分界点,当模型评分≥20.500分为高危人群的最佳临界分值。进一步Fisher判别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度为69.9%,特异度为79.3%,总符合率74.6%。
  研究结论:
  (1)医学院校女性群体的乳腺癌预防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早期筛查知识及危险因素认识薄弱,预防态度较积极,但大多缺乏对自身易感性的知觉,乳房保健行为执行率有待提高。年级、文化程度、专业、乳房良性疾病史、乳腺癌知识健康教育及乳腺保健知识途径是医学院校女性的乳腺癌预防知识、行为得分及格情况分布的共同影响因素。不同年龄以及婚姻状况也会影响医学院校女性乳腺癌预防行为。知识与行为间互为影响因素。
  (2)广东本地区乳腺癌发病的主要相关因素可能包括:初潮年龄早(<12岁)、行经年数长(≥35年)、流产次数多(≥3次)、乳腺癌家族史、常感觉精神压抑、熬夜、睡觉戴胸罩、高脂饮食、经常吃肥肉以及饭菜偏油,而母乳喂养和经常吃新鲜水果蔬菜则为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
  (3)本研究初步建立的以本地区人群特征为基础的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诊断准确性及判别效能尚佳,可考虑应用于本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度的评估,但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及跟踪随访,对模型进行验证及修订,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效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